时间: 2025-04-30 18:2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28:51
闲论修持,修持非草草。
猛舍家缘,方求大道。
灭尽无明,如轲能养浩。
肯逐人情似桔槔。
鷇食鹑居,自然无烦恼。
垢面蓬头,心田频扫。
金木相生,就中成至宝。
便觉灵光出一毫。
这首诗讨论的是修行的过程,强调修行不是随便应付的事情。只有舍弃家庭的牵绊,才能追求真正的道理。要消灭心灵的无知,像古人那样修身齐家,才能获得真正的宁静。倘若能够抛却俗世的人情世故,就能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即使面容邋遢,心中仍需常常清理。金木相生的道理中,蕴含了无上的宝藏。在这之中,灵光自会闪现。
马钰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和道教思想家,生平主要致力于道教的研究和修持,其作品多反映出对人生哲理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达对尘世的超脱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玉堂春》创作于元代,当时社会动荡,士人普遍感到无奈和迷茫。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修行的深入思考,强调抛弃世俗牵绊,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玉堂春》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入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对修行之道的独特理解。诗的开篇“闲论修持,修持非草草”,直接指出了修行的重要性。诗人认为,真正的修持绝不是随便应付,而是需要深入的思考和坚定的决心。接下来的“猛舍家缘,方求大道”更是强调了追求真理的艰难,舍弃家庭的牵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却是通往大道的必经之路。
诗中提到的“灭尽无明,如轲能养浩”,通过古代名人的修身养性来指代理想的修行状态,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哲学的认同与追求。而“肯逐人情似桔槔”则通过对比,指出人情世故的复杂与束缚,呼应了前面所提到的修行的必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与自然的洞察,最终引导读者走向内心的灵光与智慧的觉醒。诗的结尾“便觉灵光出一毫”则寓意修行的最终成果,象征着智慧的闪现与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强调修行的重要性和艰辛,鼓励人们抛却世俗的纷扰,寻求真正的道理。
《玉堂春》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猛舍家缘”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灵光”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