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冬夜咏妓诗》

时间: 2025-05-07 08:47:19

诗句

佳丽尽时年,合瞑不成眠。

银龙衔烛烬,金凤起炉烟。

吹篪先弄曲,调筝更撮弦。

歌还团扇后,舞出妓行前。

绝代终难及,谁复数神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7:19

原文展示:

佳丽尽时年,合瞑不成眠。
银龙衔烛烬,金凤起炉烟。
吹篪先弄曲,调筝更撮弦。
歌还团扇后,舞出妓行前。
绝代终难及,谁复数神仙。

白话文翻译:

在这美丽的年华里,佳丽们已尽,我辗转难眠。
银龙似的火焰衔着烛光的余烬,金凤一样的烟雾从炉中升起。
先由吹篪奏出乐曲,接着调弦的筝声更加动人。
歌声在团扇中回荡,舞姿从妓女的行列中显现。
那绝代佳人的风采终究难以匹敌,谁还能与神仙相提并论?

注释:

  • 佳丽:美丽的女子。
  • 合瞑:合上眼,指睡觉。
  • 银龙:形容火焰的颜色和形状。
  • 金凤:比喻炉烟的颜色和形态。
  • 吹篪:一种乐器,古代常用来演奏音乐。
  • 调筝:调弦的筝乐器。
  • 团扇:一种扇子,通常用于演艺。
  • 妓行:妓女的舞蹈或表演。
  • 绝代:绝世,指无人能比拟的。
  • 神仙:指超凡脱俗的人物,通常具有神秘的美。

典故解析:

此诗通过描绘妓女的美丽与才艺,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社会风气,尤其是对妓女艺术的欣赏与赞美。诗中提到的“银龙”、“金凤”象征着奢华的生活,表明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绝代佳人的形象,既是对现实的赞美,也是对美的追求与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放,南北朝时期的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善于描绘人情世态和风景名胜。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冬夜,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写妓女的才艺与美丽,带出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冬夜咏妓诗》通过精致的意象和悠扬的旋律,展现了妓女的才华与美丽,反映出诗人对美的执着追求。诗的前两句通过“佳丽尽时年”抒发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妓女的生活境遇。接下来的“银龙衔烛烬,金凤起炉烟”则以生动的比喻描绘出夜晚的温馨与奢华,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的梦境。

中间部分的“吹篪先弄曲,调筝更撮弦”展示了妓女们在夜晚的音乐表演,既体现了她们的才艺,也隐含了她们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诗的最后两句“绝代终难及,谁复数神仙”则表达了对绝世佳人的崇敬与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这种美丽与才华的短暂与无常,令人唏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妓女生活的独特理解,既有对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佳丽尽时年:美丽的女子在这个年头已然消失,暗示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消逝。
  2. 合瞑不成眠:难以入睡,表达了思绪的纷乱和对往昔的怀念。
  3. 银龙衔烛烬:生动地描绘夜晚的烛光,象征着温暖与奢华的生活。
  4. 金凤起炉烟:炉中的烟雾如金凤般升起,描绘出一种美丽而梦幻的场景。
  5. 吹篪先弄曲:妓女们开始演奏乐器,暗示她们的才华与美丽。
  6. 调筝更撮弦:调弦的筝声更为动人,体现出音乐的魅力。
  7. 歌还团扇后:歌声在团扇后回荡,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8. 舞出妓行前:舞姿优美地展示在众人面前,突出妓女的风采。
  9. 绝代终难及:绝世的美丽是难以企及的,展现对美的无奈感叹。
  10. 谁复数神仙:形容绝代佳人与神仙般的存在,表达对美的崇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龙”与“金凤”,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夜晚的美丽。
  • 对仗:如“吹篪先弄曲,调筝更撮弦”,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歌还团扇后”,使场景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妓女的生活与才华,表现了对美的向往和对无常人生的感慨,展现了南北朝时期社会的风貌与人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佳丽:象征青春与美丽。
  • 银龙、金凤:象征奢华与美好生活。
  • 篪、筝:代表音乐与艺术的魅力。
  • 团扇:象征柔美的舞姿与女性的温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佳丽”指的是: A. 美丽的女子
    B. 老年妇女
    C. 男子
    答案:A

  2. “银龙衔烛烬”中的“银龙”比喻的是: A. 一种动物
    B. 火焰
    C. 烛台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神仙”用来形容: A. 绝世佳人
    B. 普通人
    C. 老人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同样描绘了女性的美丽与才华。
  • 李白的《将进酒》:展示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与追求。

诗词对比:

对比作品: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侧重点在于友情与离别。
  • 杜甫《春望》:关注社会现实与家国情怀,虽主题不同但同样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萧放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越调】斗鹌鹑_蹴踘 杂剧·刘夫人庆赏五侯宴 【仙吕】醉扶归_秃指甲十指 【双调】新水令_搅闲风吹散 【双调】新水令_寨儿中风月 (二十换头)【双调】新水令 【双调】沉醉东风 【南吕】四块玉 别情 【南吕】四块玉 闲适 【南吕】四块玉 闲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廾字旁的字 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青鸠 月貌花容 彐字旁的字 包含揽的词语有哪些 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佚事 寻事生非 三瓜两枣 隘害 耒字旁的字 党坚势盛 包含乐的成语 鼹鼠饮河 包含贺的词语有哪些 金字旁的字 赀箧 皮字旁的字 朱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