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细草诗》

时间: 2025-04-26 03:36:21

诗句

依阶疑绿藓,傍渚若青苔。

漫生虽欲遍,人迹会应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6:21

原文展示:

细草诗
作者: 萧绎 〔南北朝〕

依阶疑绿藓,傍渚若青苔。
漫生虽欲遍,人迹会应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细草生长的情景:在阶梯旁,草色让人怀疑是青苔,水边的草丛似乎也是青苔。虽然草丛生长得想要遍布,但人们的足迹却终会出现。

注释:

字词注释:

  • 依阶:依附在阶梯旁边。
  • :使人产生怀疑,这里指草色像是绿藓。
  • 傍渚:在水边的浅滩旁边。
  • 漫生:草丛随意生长。
  • 人迹:人走过的痕迹。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涉及到自然景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的观照和人迹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绎,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出身于士族,生活在动乱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常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

《细草诗》作于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内心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纷扰的逃避。

诗歌鉴赏:

《细草诗》以其清新自然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捕捉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诗中通过“依阶疑绿藓”与“傍渚若青苔”两句,描绘了草木的生长状态,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作者通过对细草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微妙的生存哲学:自然虽生生不息,但人类的活动终将影响这一切。诗的最后一句“人迹会应开”,则暗示了人类在自然中留下的痕迹,既是对自然的干预,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体现。

整首诗在平淡中带出了一种深邃的思考,似乎在告诉我们,无论自然如何生长,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是不可避免的。诗人用细草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无穷,而人迹则是对这种生命的一种干预和改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依阶疑绿藓:草生长在阶梯旁,颜色让人怀疑是青苔,表现草的细腻和颜色的微妙。
  2. 傍渚若青苔:水边草丛似乎也是青苔,进一步强调草的生机与生命力。
  3. 漫生虽欲遍:草虽然生长得很茂盛,想要覆盖一切。
  4. 人迹会应开:但人走过的痕迹终会显现,暗示人类对自然的影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细草比作青苔,增加了诗的意象层次。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自然的生机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细草: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生生不息。
  • 阶梯:象征人类的活动与文明。
  • 青苔: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生命的隐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依阶疑绿藓”指的是哪个地方的草?

    • A) 水边
    • B) 阶梯旁
    • C) 山上
  2.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 A) 自然生长的力量
    • B) 人对自然的影响
    • C) 草的茂盛

答案:

  1. B) 阶梯旁
  2. B) 人对自然的影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诗词对比:

《细草诗》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均描绘了草的生长状态,但前者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后者则更强调离别的情感。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是对《细草诗》的详细解析与理解,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首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上林春色 其一 上林春 癸酉二月初二日探梅邓尉,花枝寒勒,含蕊未放感时抚事,短咏抒哀 上林春 山行宿樵家 上林春 上林春 咏燕 上林春 水仙花 上林春 春情 上林春色 上林春色图 上林春雨图为御史罗亨信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好戏连台 里字旁的字 瓜渎 捣虚披吭 瓜字旁的字 立刀旁的字 耒字旁的字 哈罗 河沙世界 伉爽 包含狼的成语 夷戮 包含卓的成语 音字旁的字 丰屋蔀家 金革之患 朴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