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3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36:57
湖上二首远水晴天明落霞,古岸渔村横钓槎。
翠帘沽酒家,画桥吹柳花。
二客同游过虎溪,一径无尘穿翠微。
寸心流水知,小窗明月归。
春夜灯下愁春愁未醒,枕上吟诗吟未成。
杏花残月明,竹根流水声。
莺羽金衣舒晚风,燕嘴香泥沾乱红。
翠帘花影重,五人春睡浓。
春柳长亭倾酒樽,秋菊东篱洒泪痕。
思君不见君,倚门空闭门。
帘外轻寒归燕忙,桥下残红流水香。
游人窥粉墙,玉骢嘶绿杨。
这首诗描绘了湖上的美丽景色,清澈的湖水在晴朗的天空映衬下闪耀着明亮的落霞,古老的岸边渔村上漂浮着钓鱼的小木筏。翠绿色的帘子后面是卖酒的酒家,画桥上垂柳轻拂着盛开的花朵。两位客人一同游览虎溪,沿着无尘的小径穿过翠绿的山微。心中的思念如流水般知晓,窗前明月归来。
春夜在灯下感到愁苦与未醒的春愁,枕边吟咏的诗句却仍未成形。杏花在残月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竹根旁传来流水的声音。
接下来描写春天的景色,莺鸟在晚风中舒展金色的羽毛,燕子嘴边沾染着香泥,映衬着满地的花瓣。翠帘重重叠叠,五位朋友在春日的浓睡中共度美好时光。春柳在长亭中倾斜着酒樽,秋菊在东篱中洒下泪痕。思念的君子遥不可见,倚门而立却空虚无物。帘外微寒,归来的燕子忙着筑巢,桥下的残红与流水交相辉映。游人们好奇地窥视着粉墙,马儿在绿杨下嘶鸣。
张可久,元代著名词人和戏剧家,生于元朝中期,生活在文人雅士聚集的时期。他的诗词作品多取材于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语言清新流畅,意境深远。张可久的作品风格独特,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内心情感,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诗词艺术的繁荣时期。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情的细腻观察和思考。
这首《越调·凭阑人》以湖上景色为背景,通过描写春日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悠然与思念。前半部分以湖光山色为主,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氛围,诗人在这里与友人共游,醉心于自然之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中通过“翠帘沽酒家,画桥吹柳花”一联,生动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图景,充满了诗意与生活气息。
而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内心的情感,诗人通过“思君不见君,倚门空闭门”的忧伤,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似乎在这个美丽的春天中感到了一丝孤独。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也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作品更加立体和丰富,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离别的惆怅。这样的情感冲突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体现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自然美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色主要是哪个季节的?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思君不见君”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D. 无奈
诗中提到的“翠帘”主要指什么?
A. 风景
B. 酒家
C. 花园
D. 河流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张可久的作品更侧重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际关系的结合,而李白则在孤独中寻求自我表达。两者皆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