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3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5:16
《中吕》迎仙客_感旧鹦鹉洲
作者: 张可久 〔元代〕
感旧鹦鹉洲,凤凰楼,十年故人怀旧游。
杜陵花,陶令酒,酒病花愁,不觉的今春瘦。
湖上送别钓锦鳞,棹红云,西湖画船三月春。
正思家,还送人,绿满前村,烟雨江南恨。
春日湖上二首雨亦奇,锦成围,笙歌满城莺燕飞。
紫霞杯,金缕衣,倒著接篱,湖上山翁醉。
舞绛纱,扣红牙,耳边玉人催上马。
雪儿歌,苏小家,月淡梨花,醉倚秋千架。
春晚看牡丹,倚阑干,宿酒乍醒攲髻鬟。
燕初忙,莺正懒,帘卷轻寒,玉手调筝雁。
秋夜雨乍晴,月笼明,秋香院落砧杵鸣。
二三更,千万声,捣碎离情,不管愁人听。
黄桂近玉阶,映瑶台,婆婆小丛岩畔栽。
雁初飞,花正开,金粟如来,望月佳人拜。
我怀念鹦鹉洲,想起了凤凰楼,十年间与故人游玩的情景历历在目。
杜陵的花儿,陶渊明的酒,酒醉花愁,转眼间今春已显得憔悴。
湖上送别朋友,钓着锦鲤,红云映照下的西湖画船在三月的春光中摇曳。
我正思念家乡,送走朋友,前村绿意盎然,烟雨朦胧的江南令人心痛。
春日湖上,雨后别有一番风味,金饰的围裙,笙歌满城,莺燕飞舞。
紫霞的杯子,金缕的衣裳,倒挂在篱笆上,湖上的老翁醉倒其中。
舞动着绛色的纱裙,敲打着红色的牙板,耳边的美人催促我上马。
雪儿歌唱,苏小家,月光淡淡洒落,醉在秋千架上。
春末看牡丹,倚着栏杆,宿酒未醒,发髻松散。
燕子忙于筑巢,黄莺懒洋洋,帘子轻轻卷起,玉手拨动着筝声如雁鸣。
秋夜雨刚刚停,月光明亮,院落中传来砧杵的声响。
在二三更的时分,千千万万的声响,捣碎了离愁,顾不上愁人听。
黄桂花靠近玉阶,映着瑶台,婆婆在小丛中栽种。
雁儿刚飞起,花儿正盛开,金色的谷穗如来,望月的佳人拜。
作者介绍:
张可久,元代杂剧作家和诗人,因其作品兼具音乐性和文学性而受到关注。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在元代,社会动荡,民众多有离愁别绪,诗人在这种背景下,抒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故土、故人的思念之情。
《迎仙客·感旧鹦鹉洲》是一首充满怀旧情绪的词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融合了个人情感,展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诗采用了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开头几句,诗人追忆与故人在鹦鹉洲的美好时光,描绘凤凰楼的美景,展现出一种深厚的友情和对往昔的留恋。接着,诗人又通过杜陵的花、陶渊明的酒,表达了对故乡和隐逸生活的向往,酒病与花愁相辉映,更加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中提到的西湖画船、烟雨江南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同时也渗透着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春日湖上的热闹场景,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美好,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对离别的愁苦。
整首词通过对春、夏、秋、冬四季的描写,以及对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的刻画,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离愁的无奈。情感在每一节中不断蔓延,读者不仅能感受到那份怀旧情绪,还能体会到诗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刻联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例如,“酒病花愁”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化了愁苦的情绪;“燕初忙,莺正懒”则通过对比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惆怅。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怀旧与离愁展开,表达了对故人、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悟。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写,诗人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杜陵花”指的是哪个著名的诗人?
“棹红云”描绘了哪种自然景象?
诗中提到“黄桂近玉阶”描绘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迎仙客·感旧鹦鹉洲》同样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但前者更倾向于宇宙与人生的哲学思考,而后者则更为细腻、侧重个人情感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