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赠诸葛子熙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4-30 03:10:25

诗句

百二山河路欲迷,荒林败冢转悽悽。

夜深曾过昭陵下,风雨犹疑石马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10:25

原文展示:

赠诸葛子熙三首 其二
作者: 陆友 〔元代〕

百二山河路欲迷,
荒林败冢转悽悽。
夜深曾过昭陵下,
风雨犹疑石马嘶。

白话文翻译:

在这百二山河的道路上,我的方向感似乎迷失了;
荒凉的树林和破败的坟冢,让我感到无比凄凉。
夜深人静时,我曾经过昭陵的下方,
风雨交加中,石马似乎也在怀疑着我的到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百二:指的可能是广袤的山河,表示数量之多。
  • 路欲迷:道路似乎要迷失,表达迷茫的状态。
  • 荒林败冢:荒凉的树林和破败的坟墓,形成了悲凉的意境。
  • 昭陵: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陕西省。
  • 石马:昭陵中的石马,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典故解析:
昭陵是唐朝著名的帝王陵墓,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衰落。诗中提到的石马,既是一种实物,也是一种象征,传达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友,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和历史感结合来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诗人可能因游历而感受到自然的荒凉与历史的苍凉,激发了其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赠诸葛子熙三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诗歌。诗人在游历中,感受到自然的荒凉和历史的沧桑,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迷茫和对往事的追忆。开头两句以“百二山河路欲迷”引入,展现了诗人的游历在广袤的山河中迷失的状态,接着“荒林败冢转悽悽”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和内心的孤独。夜深时分,曾经过昭陵,诗人似乎在思考历史与个人的关系,风雨交加间,石马的嘶鸣更是渗透出一种对过往的思索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构建出一种历史与个人交融的氛围,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二山河路欲迷:诗人以山河的广袤来形容自己在旅途中的迷失,暗示内心的不安。
  • 荒林败冢转悽悽:荒凉的环境与破败的坟墓,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 夜深曾过昭陵下:昭陵作为历史的象征,夜深时的经过让人感到沉重与思索。
  • 风雨犹疑石马嘶:风雨中,石马的嘶鸣象征着逝去的历史和诗人心中的疑惑。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山河”、“荒林”、“败冢”等意象来比喻人生的迷惘和历史的沧桑。
  • 拟人:石马的“犹疑”赋予了无生命的物体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迷惘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感慨,反映出一种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河:象征着广阔与迷失,暗示人生的旅途。
  • 荒林:象征孤独与凄凉,体现诗人的内心状态。
  • 败冢:代表历史的衰败与生命的无常。
  • 石马:作为历史的见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对往事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百二山河”的含义是?
    A. 形容山河的广袤
    B. 形容山河的高大
    C. 形容山河的险峻

  2. “荒林败冢”中“败冢”指的是什么?
    A. 破败的房屋
    B. 破败的坟墓
    C. 破败的树木

  3. 诗中提到的“石马”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力量
    B. 历史的沧桑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思考。
  • 李白《夜泊牛津》:表达个人在历史与自然中的孤独感。

诗词对比:

  • 陆友与李白的作品都涉及自然与历史的主题,但陆友更侧重于历史的沉重感,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了豪情与奔放,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月下杲饮七首 初秋行圃四首 城壕冰泮 初夏即事十二解 宿潮州海阳馆独夜不寐二首 拟乙巳南郊庆成二首 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三首 见潭师刘恭父舍人二首 又和见喜病间 谢陈希颜惠兔券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斤字旁的字 撒娇使性 子字旁的字 入褚 疾风扫秋叶 竖心旁的字 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泥滞 田宫 夜总会 衒士 豆字旁的字 风中之烛 王道乐土 魚字旁的字 贪贿无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