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3:58
次郑敬道明府八景总咏韵
作者: 谢宜申
槎邑有山还有水,
泰岳洞庭何必拟。
神仙可居龙可潜,
虽不高深亦奇尔。
人才毓秀齐中州,
纡曳訚訚且秋秋。
䪺令山水因人胜,
山水非人空峙流。
碧梧图映残红皦,
桂岫岚飞三不了。
渔郎醉放宝江歌,
络绎难辞樵径窈。
问津声杂春波号,
东埔春耕妻饷劳。
浮图不动人长别,
石亭花气侵醇醪。
题诗按景谁称首,
明府才华驰誉久。
枉予技痒聊效颦,
不知山鬼揄揶否。
这首诗描绘了槎邑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槎邑有山有水,泰山和洞庭湖的美景无需刻意去比拟。神仙可以栖息,龙可以潜藏,虽然不算高深,但也颇具奇特之处。这里的人才辈出,正如中原的秀才,风采各异,似秋风中的飘动。山水因人而美,若无其人,山水便显得空旷而无趣。碧绿的梧桐映衬着残红的晚霞,桂花山的云雾飘飞,难以用言语形容。渔夫醉歌于宝江,樵夫在小径上络绎不绝。问津的声音伴着春波的呼号,东埔的春耕,妻子在劳作中送饭。浮图寺不再动人,人与人之间的长久分别让人心痛,石亭的花香侵袭着美酒的芬芳。题诗的技巧与风景相结合,谁能超越明府的才华与声誉呢?我虽技艺欠佳,试图模仿,却不知道山中鬼神会否嘲弄我。
作者介绍:谢宜申,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涉及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明代,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美景和人文精神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士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槎邑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相结合,展现了一个理想的生活场景。诗中提到的“神仙可居龙可潜”,不仅描绘出一个美好的环境,也隐含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诗人在赞美自然的同时,也不忘强调人才的重要性,正如“人才毓秀齐中州”所言,人才是山水的灵魂,山水的美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此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碧梧”、“桂岫”等,生动地呈现出槎邑的四季变化与自然风貌。而“渔郎醉放宝江歌”则赋予了这一景象以生活气息,渔民的歌声与春波相伴,形成了动人的画面。
全诗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文精神的追求,是一首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多用比喻与拟人手法,如“问津声杂春波号”,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日的景象。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槎邑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人才的重要性的赞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泰岳”和“洞庭”分别代表什么地方?
a) 泰山和洞庭湖
b) 黄山和西湖
c) 长江和黄河
诗中“问津声杂春波号”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静谧
b) 热闹
c) 悲伤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向往与敬畏
b) 对权力的渴望
c) 对金钱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诗作多以山水自然为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谢宜申的《次郑敬道明府八景总咏韵》则更关注人才与人文气息,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