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2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1:41
《采桑子》 作者: 王哲 〔元代〕
两人斗胜俱夸会,路路相违。
子细俟依。劫尽方知解了围。
愚迷不晓双关意,各自藏机。
孰是孰非。却被傍观冷笑微。
两个人斗智斗勇,互相夸耀,结果却相互冲突。
细心等待的人,最终才知道如何解开困局。
愚笨的人不明白其中的双关含义,各自隐藏心机。
到底谁对谁错呢?旁观者却冷笑着看着这一切。
王哲,元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诗作常体现出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王哲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清新脱俗的风格,也有深沉的哲理性。
《采桑子》创作于元代,时期社会矛盾突出,人们在争斗中迷失,诗人通过此诗揭示人性中的复杂与矛盾,反映出对现实的深刻剖析。
《采桑子》通过两个人的争斗,表现了人性中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关系。诗中“斗胜”与“路路相违”的对比,展现了争斗的无意义和人们在追求胜负过程中的迷失。诗人以“愚迷”来形容那些不理解双关意的人,暗示了人们在纷争中往往只关注表象,而忽视了潜在的深意。最后,旁观者的“冷笑微”则是对这种争斗的讽刺,体现了对人类行为的冷静观察和思考。
整体而言,诗歌不仅描绘了一个斗智斗勇的场景,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性、智慧和愚昧之间的关系。诗人通过这一场景,反映了对人类社会的批判和对智慧的呼唤,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整首诗通过描写人们在争斗中迷失自我,反映了人性中的愚昧与智慧的对立,揭示了斗争的无意义及旁观者的无奈。这种深刻的思考,促使读者反思个人的行为和社会的本质。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劫尽”意指什么?
填空题:诗中“愚迷不晓双关意”说明了_____。
判断题:诗中的旁观者是在为争斗喝彩。 (对/错)
与王哲的《采桑子》相比,李白的《将进酒》强调了豪情与放纵,而王哲则更关注人性的复杂与争斗的无意义。两者在主题和情感基调上存在明显差异,但均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