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0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06:47
吏散公庭夜已分,寸心牢落百忧熏。
催科无政堪书考,出粟何人与佐军。
饥鼠绕床如欲语,惊乌啼月不堪闻。
扁舟未得沧浪去,惭愧舂陵老使君。
官吏散去,公堂上夜色已深,我的心中满是忧愁。
催促征税却没有什么政事可言,谁来帮助军队出粮呢?
饥饿的老鼠在床边打转,似乎想要诉说我的苦衷,
惊起的乌鸦在月下啼叫,让人听了不忍心。
小船还未能驶向广阔的沧浪,心中惭愧如同舂陵的老使君。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金朝诗人,字公望,号天游,著有《摸鱼儿》《天净沙·秋思》等,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身处内乡县时,表达了对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的忧虑,以及个人身处困境的无奈。
《内乡县斋书事》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呈现了元好问对当时社会的忧虑。诗的开头“吏散公庭夜已分”传达了一种孤独感,暗示在官吏散去后,留在公堂上的只有诗人的无奈与孤寂。接下来的“寸心牢落百忧熏”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压抑,仿佛百般忧虑萦绕心头。
诗中“催科无政堪书考,出粟何人与佐军”展示了对当时政治混乱的愤懑,催税无政,饥荒四起,民生困苦,诗人无能为力,心中更添忧伤。接下来的“饥鼠绕床如欲语,惊乌啼月不堪闻”,通过对饥鼠和乌鸦的描写,深化了孤独与悲凉的氛围,饥鼠的徘徊似乎在诉说着百姓的苦难,而乌鸦的啼叫则让人感受到夜深人静时的凄凉。
最后一句“扁舟未得沧浪去,惭愧舂陵老使君”则是对自我的反思与惭愧,未能实现理想,无法帮助他人,产生了深深的自责。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怀和自身的无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深切关注,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无奈,反映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力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吏散公庭夜已分”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幸福
B. 孤独
C. 兴奋
答案:B
“饥鼠绕床如欲语”中的“欲语”指的是什么?
A. 老鼠想说话
B. 诗人想倾诉
C. 无法表达的痛苦
答案:C
诗中提到的“舂陵老使君”是指什么?
A. 一位仁德的君主
B. 一位年轻的将领
C. 诗人的朋友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相比,元好问的诗更为沉重,李白的诗则更显豪情与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