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7:0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7:03:44
铜雀台瓦砚
元好问 〔金朝〕
爱惜铅华洗又看,画阑桂树雨声寒。
千年不作鸳鸯去,唤得书生笑老瞒。
全诗翻译:
珍惜铅华,反复洗磨又来欣赏,画栏外桂树在雨声中显得寒冷。千年不再是鸳鸯的依偎,只能唤来书生,笑着隐瞒老去的痕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鸳鸯”常见于古典文学中,象征爱情与忠贞。在古代诗词中,鸳鸯常与柔情、缠绵的意象相结合,表达出对爱情的渴望与追忆。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山人,金朝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词多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风格清新脱俗,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金朝时期,反映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过往爱情的追忆。由于历史变迁,时代的变迁使人们的情感变得更加细腻与复杂,诗中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铜雀台瓦砚》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爱情的追忆。首句“爱惜铅华洗又看”开篇即点明主题,诗人对美的追求与珍惜,反复洗磨铅华,表明他对美的执着与不舍。而“画阑桂树雨声寒”则描绘了一个清冷的景象,桂树在雨声中显得更加孤寂,这种景象不仅反映了自然的冷清,也暗示了内心的孤独。
接下来的“千年不作鸳鸯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爱情的怀念,暗示着时光流逝带来的变化和失落。而最后一句“唤得书生笑老瞒”则带有一丝自嘲,诗人似乎在说,尽管岁月已逝,但仍旧试图以笑容掩饰内心的伤感,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与深刻性,恰恰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整首诗用词考究,意象丰富,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致有机结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之美,是元好问情感深邃与艺术才华的体现。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逝去爱情的追忆,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铅华”指的是什么?
A. 书本
B. 化妆品
C. 花草
“千年不作鸳鸯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爱情的珍惜
B. 对时光的感慨
C. 对财富的追求
诗人用“唤得书生笑老瞒”来表达什么?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内心忧愁的掩饰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