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4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40:54
恋枕嫌多梦,开帘曙色迷。
鹤寒依户立,猿馁近厨啼。
蹴石泉鸣屋,吞烟树隐堤。
村居真可喜,触处是诗题。
在床上沉迷于梦境,恨不得梦太多;
打开帘子,晨曦的光线让人迷惑。
寒冷的白鹤依偎在窗户边站立,
饥饿的猿猴在厨房附近啼叫。
踩着石头,泉水在屋内叮咚作响,
烟雾缭绕的树木在堤岸上若隐若现。
乡村生活真让人喜欢,
随处可见的风景都成了诗的题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虽不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呈现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反映了元代文人对自然与田园的向往。
作者介绍:
张养浩,元代诗人,字子野,号靖斋。生于元末,卒年不详,生活于元代的动荡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质朴,常以乡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的感悟。
创作背景:
《晨起》写于他居住的乡村,表现了他对清晨宁静美好的向往和对乡村的热爱。在元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晨起的场景,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晨起》是张养浩的一首佳作,展现了诗人对乡村晨起景色的细腻描绘与深刻感受。全诗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描绘了清晨的自然景象,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诗的开头“恋枕嫌多梦”,展示了诗人起床时的懒散与不舍,梦境中的惬意让人难以自拔。接着“开帘曙色迷”,窗外晨光初露,却让人感到迷惘,这种矛盾的心理反映了诗人对安逸的向往与现实的冲突。
“鹤寒依户立,猿馁近厨啼”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图景,白鹤与猿猴的出现,增添了自然的气息。这不仅是对乡村生物的写照,更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思。
后面的“蹴石泉鸣屋,吞烟树隐堤”,更是将自然的声音与景象融合在一起,泉水的叮咚声与烟雾缭绕的景象,渲染了清晨的宁静与美好。而最后一句“村居真可喜,触处是诗题”,则是诗人对乡村生活的高度评价,表明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诗意。
整体来看,整首诗充满了对乡村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理想追求,表达了宁静、自然、和谐的生活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张养浩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突出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美好,体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恋枕”意指:
A. 喜欢枕头
B. 留恋梦境
C. 讨厌睡觉
D. 爱上了睡眠
“蹴石泉鸣屋”中的“鸣屋”是指:
A. 鸟鸣
B. 风声
C. 泉水声
D. 人声
诗人在最后一句表达的意思是:
A. 村居生活很无聊
B. 乡村生活充满诗意
C. 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厌倦
D. 诗的灵感来源于城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