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5:3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5:37:12
久厌官居苦,幽寻到涧阿。
鹤知松岁月,鸥狎海风波。
野迥塔孤立,岭高云半过。
菟裘良未暇,聊此慰蹉跎。
我早已厌倦了官场的艰辛,幽静地寻找到山涧边。
仙鹤似乎懂得松树的岁月,海鸥与海浪亲密相处。
荒野遥远,塔楼孤独矗立,高岭上的云彩半遮半掩。
虽然未能穿上华丽的衣裳,但至少可以在此消磨时光,慰藉心灵的困顿。
张养浩(约1280年-约1350年),字子厚,号浩然,元代诗人,擅长写作诗词。其作品反映了元代士人的理想和对自然的向往,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休日郊外》创作于元代,正是士人面对官场的无奈与自然的向往之际,诗中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休日郊外》是一首描绘诗人内心向往自然的诗作。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心境,展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开篇便以“久厌官居苦”表明了诗人对官场的失望与痛苦,接着转入了对山涧幽静的向往,体现出一种逃离的渴望。接下来的意象“鹤知松岁月,鸥狎海风波”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鹤和鸥分别象征着长寿与自由,与诗人内心的渴望相呼应。
“野迥塔孤立,岭高云半过”表现出一种孤寂和远离尘嚣的心境,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内心的寄托。而最后一句“菟裘良未暇,聊此慰蹉跎”则是对现实的无奈与接受,尽管未能追求奢华的生活,但在自然之中仍能获得心灵的安慰。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流露出诗人对自在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而深邃。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感基调,反映了元代士人的理想与困境。
诗中提到的“久厌官居苦”是指什么?
“野迥塔孤立”中的“塔”象征什么?
诗人最终寻求的是什么?
《登高》:同样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人生的感慨。
《夜泊牛渚怀古》: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历史的交融,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