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8:0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8:05:21
惜鹤十首 其三 挽鹤
作者: 张养浩 〔元代〕
共处人烟外,谁期祸乃身。
九皋空有恨,四野欲无春。
华表云应泪,瑶台月亦尘。
当年林处士,泉下定相亲。
在这人烟稠密的地方相处,谁曾想灾祸会降临到我身上。
九皋的空旷之地中充满了遗憾,四面八方似乎都失去了春天的气息。
华表上的云朵应该在流泪,瑶台上的月亮也变得尘埃满布。
当年与我相知的林处士,如今在泉下必定与我相亲。
作者介绍:张养浩(1285年-1348年),元代诗人,字子华,号云谷,山西人。张养浩以其清新简洁的文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尤其在诗词和散文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代,社会动荡,民众生活困苦,诗人通过抒发对鹤的挽歌,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失去友人的深切怀念。
《惜鹤十首 其三 挽鹤》是一首充满哀伤与怀旧情绪的诗作。诗中通过对鹤的挽歌,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叹与对逝去友情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共处人烟外,谁期祸乃身”,直截了当地介绍了诗人对人世繁华的无奈,身处喧嚣却又感到孤独,似乎在说即使身边人来人往,真心相交的却少之又少。接下来的“九皋空有恨,四野欲无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心中深深的遗憾与失落,春天的离去象征着希望的消逝。
“华表云应泪,瑶台月亦尘”是对情感的进一步深化,华表和瑶台本是美好与清丽的象征,但在诗人的眼中,却变成了泪水和尘埃,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破灭与失落。最后一句“当年林处士,泉下定相亲”,既是对逝者的追忆,也表达了对未来再相见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友谊的感悟,给人以深思与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失去与怀念展开,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逝去友情的深切怀念,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九皋”象征着什么?
A. 美好
B. 孤独与遗憾
C. 繁华
“华表云应泪”中“云”代表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哀伤
C. 愤怒
诗中提到的林处士是谁?
A. 诗人自己
B. 林逋
C. 不明人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