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王侯挽歌辞》

时间: 2025-05-07 08:48:53

诗句

孤魂虽有识。

良接难为符。

操心玄芒内。

注血治鬼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8:53

原文展示:

王侯挽歌辞 陆机 〔魏晋〕

孤魂虽有识。 良接难为符。 操心玄芒内。 注血治鬼区。

白话文翻译:

孤魂虽然有知觉, 但与生者难以相通。 在深邃的内心中操持, 用血泪来治理阴间的鬼域。

注释:

  • 孤魂:指死者的灵魂,孤独无依。
  • 有识:有知觉,有意识。
  • 良接:良好的接触或沟通。
  • 难为符:难以实现或达成。
  • 操心:费心,用心。
  • 玄芒:深邃,幽暗。
  • 注血:流血,比喻极深的悲伤或牺牲。
  • 治鬼区:治理阴间的鬼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政治家。他是东吴名将陆逊的孙子,文学成就卓著,尤其擅长五言诗。陆机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陆机为王侯所作的挽歌,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死的深刻思考。在魏晋时期,社会动荡,生死无常,人们对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不可避免有着深刻的认识,这种情感在陆机的诗中得到了体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孤魂”、“玄芒”、“注血”等意象,描绘了死亡的孤独和阴森,以及生者对逝者的深切哀悼。诗中的“孤魂虽有识,良接难为符”表达了生死之间的隔阂,即使灵魂有知,也难以与生者沟通。而“操心玄芒内,注血治鬼区”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隔阂,展现了生者对逝者的无尽思念和悲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生死的探讨,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孤魂虽有识”:孤魂指死者的灵魂,虽有识表示灵魂仍有知觉,但孤独无依。
  2. “良接难为符”:良接指良好的沟通,难为符表示难以实现,表达了生死之间的隔阂。
  3. “操心玄芒内”:操心指费心,玄芒表示深邃幽暗的内心世界,这里指生者对逝者的深切思念。
  4. “注血治鬼区”:注血比喻极深的悲伤或牺牲,治鬼区指治理阴间的鬼域,表达了生者对逝者的无尽哀悼。

修辞手法:

  • 比喻:“注血”比喻极深的悲伤或牺牲。
  • 象征:“孤魂”、“玄芒”、“鬼区”等意象象征死亡的孤独和阴森。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生死的深刻思考和对逝者的哀悼。通过孤魂、玄芒、注血等意象,诗人表达了生死之间的隔阂和生者对逝者的深切思念,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孤魂:象征死亡的孤独和无依。
  • 玄芒:象征深邃幽暗的内心世界。
  • 注血:象征极深的悲伤或牺牲。
  • 鬼区:象征阴间的鬼域,死亡的领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孤魂”指的是什么? A. 孤独的灵魂 B. 孤独的人 C. 孤独的鬼 答案:A

  2. “操心玄芒内”中的“玄芒”象征什么? A. 光明 B. 深邃幽暗 C. 明亮 答案:B

  3. “注血治鬼区”中的“注血”比喻什么? A. 流血 B. 极深的悲伤或牺牲 C. 治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挽歌诗》(陶渊明):陶渊明的挽歌诗同样表达了对生死的深刻思考和对逝者的哀悼。
  • 《拟挽歌辞》(鲍照):鲍照的挽歌诗也探讨了生死问题,风格与陆机的作品相近。

诗词对比:

  • 《挽歌诗》(陶渊明)与《王侯挽歌辞》(陆机):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死的深刻思考,但陶渊明的作品更多地体现了隐逸和超脱,而陆机的作品则更多地体现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死隔阂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机集》:收录了陆机的诗歌和散文,是研究陆机文学的重要资料。
  • 《魏晋南北朝诗选》:收录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包括陆机的作品,有助于了解当时的文学风貌。

相关查询

白云答 游会仙宫 层楼晚眺 登乐陵台倚梧桐望月有怀南台李御史艺,七夕 道过赞善庵 秋夜闻笛 过高邮射阳湖 赠弹筝者 雨伞 秋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计出无聊 羽字旁的字 存亡安危 乛字旁的字 穴宝盖的字 丑媟 包含鹑的词语有哪些 监解 鬯字旁的字 面和心不和 床上迭床 花门柳户 牙字旁的字 统一口径 死告活央 正月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