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24: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24:33
上裴中丞
作者: 杨巨源 〔唐代〕
六年西掖弘汤诰,
三捷东堂总汉科。
政引风霜成物色,
语回天地到阳和。
清威更助朝端重,
圣泽曾随笔下多。
应笑白须扬执戟,
可怜春日老如何。
这首诗描绘了裴中丞在任期间的政绩与风范。诗中提到他在西掖和东堂的两项成就,表现了他在治理国家方面的才干和贡献。政治的风霜使万物各自显露出色彩,话语回响于天地之间,带来春天的温暖。裴中丞的清正威严更加巩固了朝廷的地位,圣明的恩泽也多次出现在他的文章中。诗人感慨白须的老人仍在执戟,似乎在嘲笑他的年纪,而春日的流逝让人感到惋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提到的“白须扬执戟”可以看作对老年人的一种戏谑,暗指虽然年纪已大,但仍在职场上坚持奋斗。
作者介绍
杨巨源,字子华,唐代诗人,生于盛唐,因其作品多描绘政治与人事而受到重视。他的诗风常显现出对社会的关怀和对政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朝时期,政治氛围较为复杂,诗人通过对裴中丞的赞美,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对当权者的期许。
这首诗以裴中丞为主体,描绘了他在西掖与东堂的政绩,展现出诗人对他治理才能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风霜”、“阳和”,把政治的艰难与春天的生机对比,反映出在政治中,虽有困难,但只要有清明的治理,始终会迎来希望的春天。尤其是最后两句,既有对年迈的感慨,又体现了老一辈人在政治舞台上的坚持与不屈,传递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体的赞美,又体现了对社会未来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全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政引风霜”和“语回天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对照,展示出政治的艰难与希望的并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裴中丞的赞美,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老年人坚持奋斗的钦佩之情,反映出时代的希望与个人的价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杨巨源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西掖”指的是什么?
A. 西方的山
B. 朝廷的权力中心
C. 一个地方名
D. 一种政治制度
“清威更助朝端重”中“清威”指什么?
A. 清明的天气
B. 清正的威严
C. 清新的空气
D. 清澈的河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杨巨源的《上裴中丞》和杜甫的《春望》,可以看出两者都表达了对政治现状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但在情感基调上,杨巨源更多的是赞美与钦佩,而杜甫则充满忧虑与失落。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