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溪庵放言十首》

时间: 2025-05-04 10:45:25

诗句

废陵有斧柏盗,清野无浇松人。

百年幸生佛国,一点不吹战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5:25

原文展示:

废陵有斧柏盗,清野无浇松人。
百年幸生佛国,一点不吹战尘。

白话文翻译:

在废弃的陵墓旁,斧头劈下的柏树无人看守;
在清幽的野外,浇灌松树的人也不见踪影。
幸而在百年里我能生在佛国,
但世间的战尘却一点也没有被驱散。

注释:

  • 废陵:指的是荒废的皇帝或高官的墓地。
  • 斧柏:用斧头砍伐的柏树,象征着破坏。
  • 清野:指清静的野外,意指无人打扰的自然环境。
  • 浇松:浇灌松树的人,这里暗指照料自然的人。
  • 佛国:指的是理想的、和平的世界。
  • 战尘:战乱所带来的尘埃,象征着战争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仲明,号天池,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生于北宋末年,晚年经历了南宋建立后的动荡。刘克庄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达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溪庵放言十首》是刘克庄在隐居时创作的一组诗,反映了他对社会动荡和人生命运的感慨。此诗作于战乱频仍的时代,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历史沧桑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社会的深刻思考。开篇便描绘了一个被破坏的景象,废陵与斧柏的对比,突出了人类对自然的掠夺与毁灭。而“清野无浇松人”的描写,则反映出一种孤独与荒凉,似乎在暗示着人们不再关心自然,缺乏对美好生活的呵护。在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尽管自己生在佛国,心中对战争的忧虑却并未消散。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现实的残酷,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含义,传达了对历史的沉思与对未来的期盼。诗中流露出的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战争带来苦难的深切反思,使得这首诗具有了强烈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废陵有斧柏盗:描写荒废的陵墓旁,柏树被砍伐,暗示历史的破碎与人类的贪婪。
  • 清野无浇松人:清静的野外无人照顾松树,反映出人与自然的疏离。
  • 百年幸生佛国: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珍惜与感激。
  • 一点不吹战尘:虽然身处佛国,但无法逃避战乱的影响,反映出对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废陵”与“清野”的对比,突出人类行为对自然的影响。
  • 象征:斧柏、松树象征着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佛国象征着理想的和谐生活。
  • 反讽:尽管提到佛国的平和,实际上却是对战尘的无奈叹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类社会的反思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诗人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描绘,揭示了人类在追求物质利益过程中所造成的破坏,呼唤人们珍惜自然、维护和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废陵: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人类的遗忘。
  • 斧柏:代表着破坏与贪婪。
  • 清野: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和谐。
  • 佛国:理想化的生活状态,象征着和平与宁静。
  • 战尘:象征着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创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废陵有斧柏盗”中的“斧柏”指的是什么? A. 砍伐的树木
    B. 一种动物
    C. 一种食物

  2. 诗中提到的“佛国”象征着什么? A. 和平与宁静
    B. 战争与痛苦
    C. 忧愁与孤独

  3.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忽视
    B. 爱护
    C. 破坏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达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逃避。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自然之美与人的和谐共处。

诗词对比:

对比刘克庄的《溪庵放言十首》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类社会现状的反思,但刘克庄更侧重于历史的批判与个人的无奈,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汇集了宋代诗人的作品,便于了解时代背景与诗风。
  • 《古诗文赏析》:分析了多首古诗的艺术特点,适合深入学习古诗的读者。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采桑子 更漏子 浣溪沙 少年游 诉衷情 诉衷情 渔家傲 长生乐 秋蕊香 蝶恋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安贫守道 刍议 菟裘归计 田字旁的字 食齐 望尘奔北 花容月貌 三回五次 鳥字旁的字 单人旁的字 郗家庭树 猿马意 乚字旁的字 艮字旁的字 丢落 包含吮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