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点绛唇 次韵答紫山见寄》

时间: 2025-05-01 16:40:07

诗句

节近清明,一池春绿蛙催雨。

凭阑无绪,目送年芳去。

拟剪湘天,不供笺愁句。

相思苦。

花无重数。

红认斜阳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40:07

原文展示:

节近清明,一池春绿蛙催雨。凭阑无绪,目送年芳去。拟剪湘天,不供笺愁句。相思苦。花无重数。红认斜阳暮。

白话文翻译:

临近清明时节,池塘里的春水绿意盎然,青蛙声声催促着雨来。倚靠栏杆,心中无所依恋,只能目送青春年华的流逝。想要写下湘江的美景,却无从在纸上书写我的愁绪。相思的苦楚,难以言表。花儿虽多,却没有一朵能与那斜阳下的红花相媲美。

注释:

  • 节近清明:指的是清明节前的时节,通常是在春天,象征着生机与新绿。
  • 一池春绿:形容春天的池水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 凭阑无绪:倚靠栏杆,心中没有思绪,表明一种无聊和失落的心情。
  • 目送年芳去:看着美好的青春年华流逝,表达惋惜和忧伤。
  • 拟剪湘天:想要将湘江的美景裁剪下来,形象地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不供笺愁句:不知如何在纸上写下心中的愁苦,表现出无奈。
  • 相思苦:相思之苦,表达思念之情的痛苦。
  • 花无重数:花虽然很多,但没有一朵能与心中所念的比拟。
  • 红认斜阳暮:红花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动人,暗指美好事物的短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厉鹗,清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隽永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蕴含丰富的自然意象和人生哲理,深受文人推崇。

创作背景:

此首诗作于清明时节,正值春末夏初之际,诗人在此时节感受到青春流逝的无奈与相思之苦,情感真挚,蕴含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 次韵答紫山见寄》通过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开篇即以“节近清明”引入,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氛围,池塘中的绿意与青蛙的叫声令诗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然而,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的情绪逐渐转向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尤其是“目送年芳去”一句,深刻地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

诗人本想借助湘江的美景来抒发内心的愁苦,但却发现“无绪”难以表达,显示出一种无奈与孤独感。相思之苦在诗中不断涌现,花虽繁多,却无一可与之相提并论,彰显出诗人心中那种无法言说的情感。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了春天的景色与花卉的对比,传达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眷恋与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于失去的深切感受。诗歌在语言上清新而含蓄,情感真挚而深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节近清明:设定时间背景,暗示春天即将过去。
  • 一池春绿蛙催雨:描绘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青蛙的叫声像是在催促雨水,象征着自然的生生不息。
  • 凭阑无绪:表现诗人在美景中却感到孤独与无聊,心情低落。
  • 目送年芳去:感叹青春流逝,时光不可逆转。
  • 拟剪湘天,不供笺愁句:想要记录美好,但无奈无法表达心中愁苦。
  • 相思苦:直接表达了思念之苦。
  • 花无重数:尽管花儿繁多,仍然觉得缺少令人心动的那一朵。
  • 红认斜阳暮:夕阳下的红花显得格外迷人,暗示美好事物的短暂与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明时节与春绿景象进行描绘,形象生动。
  • 对仗:如“凭阑无绪,目送年芳去”,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青蛙声声催雨,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惋惜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之情。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强调了时光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明: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春绿:代表着生命力与活力。
  • 青蛙:自然的声音,催促着时光流逝。
  • :象征着美好、爱情与青春。
  • 斜阳:代表着日落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清明”节指的是哪个季节的节日?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2. “目送年芳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惋惜
    • C. 愤怒
    • D. 无所谓
  3. “花无重数”所表达的意思是:

    • A. 花非常少
    • B. 花很多,但无一能与之相比
    • C. 花全都凋谢
    • D. 花开如潮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抒发了对青春与美好时光的怀念。
  • 李清照的《如梦令》:表达了对过往爱情的追忆与感伤。

诗词对比:

  • 厉鹗 vs. 李清照: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厉鹗更侧重于自然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而李清照则更强调爱情的细腻与深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对厉鹗及其作品的详细介绍。
  • 《古典诗词鉴赏》:有关古典诗词的分析与鉴赏技巧。

相关查询

次韵章太博迁匠丞不入 立春日雷 郑佥判取苏黄门图史园囿文章鼓吹之语为韵见贻辄复赓载 其一 次韵郑佥判 其七 雪后梅边 方红 熙春台用王簿韵 演雅 其二 雨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偃武兴文 页字旁的字 广字头的字 山字旁的字 秤不离砣 盈千累百 犬字旁的字 鬼水 抬盒 疋字旁的字 满理 开开头的成语 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屡见不鲜 蒲扇价增 谈笑风生 热痒痒 包含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