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2:34
临江仙·黄陵庙
日暮峭寒生北渚,丛山古木荒祠。
九疑云压楚天低。
雨余斑竹泪,花落鹧鸪啼。
骋望陟方人去远,数峰江上依稀。
愁予眇眇为谁思。
不堪瑶瑟怨,长待翠华归。
在夕阳西下的寒冷时节,北边的水边显得格外凄凉,丛生的山间古木环绕着一座荒废的庙宇。
九疑山的云层低压着楚地的天空。
雨后,斑竹上挂着泪珠,花瓣随风飘落,鹧鸪在啼叫。
我远望向高处,看到有人渐渐远去,江上的数座山峰依稀可见。
我愁眉苦脸,心中不知在思念谁。
无法忍受这瑶瑟的怨曲,只能长久等待翠华的归来。
“九疑”出自《史记》,是古楚地的名山,传说中是屈原的隐居地,象征着理想与孤独。诗中提到的“瑶瑟”是古代乐器,常用来传达思念与愁苦的情感。
黄咏雩(1871-1933),字夏圭,号蕙园,近代诗人、词人,生活在清末民初。其作品多以咏怀、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感。
此诗写于黄陵庙的游览时,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过往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带来的情绪。
《临江仙·黄陵庙》是一首通过自然景物描绘情感的词作,诗人在黄陵庙感受到的寒冷、荒凉与孤寂,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内心的愁苦。开篇的“日暮峭寒生北渚”便营造了一种苍凉的氛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随着景色的描绘,诗人情感逐渐升温,尤其是“雨余斑竹泪,花落鹧鸪啼”,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出自然与心境的共鸣,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惆怅和思念。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骋望陟方人去远”,表现出对他人的思念与无奈,而“愁予眇眇为谁思”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心中苦闷的源头,情感愈加浓烈。结尾的“不堪瑶瑟怨,长待翠华归”,进一步深化了思念的主题,表达了对归期的渴望与无奈,整首词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与对过往的追忆,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的情感,传递出人对情感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思索。
诗中提到的“九疑”指的是哪个地方?
“瑶瑟”在诗中象征什么情感?
诗人对归来的渴望主要体现在诗的哪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