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读史二十首 其八》

时间: 2025-05-02 18:20:00

诗句

《春秋》谜语苦难诠,历史开山数腐迁。

前后固应无此文,一书上下两千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20:00

原文展示

春秋谜语苦难诠,历史开山数腐迁。前后固应无此文,一书上下两千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秋时期的历史如同谜语般难以解读,许多历史事件的真相在不断的传承中被扭曲和腐蚀。前后虽然没有这样的文字记录,但一部书籍的内容却延续了两千年。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秋:指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前的一段历史。
  • 谜语:比喻历史的复杂和难以理解。
  • 苦难:指在理解历史时所遭遇的困难与痛苦。
  • :解释、阐释。
  • 腐迁:历史的真相因时间而扭曲、变迁。
  • 前后:指时间的前后对比。
  • :指文字、文章。
  • 上下:书籍的上下部分。
  • 两千年:指历史悠久,传承的长久。

典故解析:

  • 春秋:是指《春秋》,《春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的重大事件。
  • 千年:强调历史的悠久,表明历史书籍的长存与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静安,号观堂,晚号人间四月天,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学者、诗人和戏剧家。他在文学、历史和哲学等领域均有深厚的研究,尤其以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评论著称。王国维提倡“以古制今”,强调古典文化对现代的影响。

创作背景: 《读史二十首》是王国维在对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后所作,诗中蕴含了他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悟,借古人之言探讨历史的真相与人性的复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秋历史的反思,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与多变性。王国维在诗中以“谜语”形容春秋历史,强调了历史事件的解读之难;而“苦难诠”则反映了他在探讨历史时所感受到的无奈与困惑。诗的后半部分提到“前后固应无此文”,此句暗示历史的记录并非绝对真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事情的真相可能会被遗忘或误解。

“上下两千年”的表述,既体现了历史的延续性,也反映了历史书籍在传承中所承载的文化与思想。王国维在此揭示了历史的相对性和复杂性,提醒我们在面对历史时应保持一份谦逊和谨慎的态度。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蕴含丰富的哲思,体现出王国维深厚的历史知识和对人类历史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秋谜语苦难诠:春秋时期的历史如同谜语,解读起来十分困难。
  2. 历史开山数腐迁:历史的开端和变迁如同腐朽的山石,难以触及其真实面貌。
  3. 前后固应无此文:前后时空中并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来证明这些。
  4. 一书上下两千年:但一部书籍却见证了这两千年的历史,传承着古今的智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比作谜语,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历史的复杂性。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称,增强了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探讨了历史的复杂性与传承,强调了对历史的理解需要努力和耐心,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对历史的记录保持批判性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谜语:象征历史的复杂和难以解读。
  • 腐迁:象征历史真相的扭曲与变迁。
  • :象征知识的传承与文化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秋”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A. 汉朝
    B. 春秋战国
    C. 唐朝
    D. 宋朝

  2. “一书上下两千年”中提到的“一书”指的是什么? A. 诗集
    B. 历史书籍
    C. 小说
    D. 古籍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王国维的《读史二十首》与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但王国维更注重历史的复杂性,而杜甫则更多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种不同的视角和情感基调使得两首诗在主题上呈现出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1. 《王国维诗文集》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春秋历史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高阳台 甲戌中冬,予有夔州之役。漱泉送予江上,赋此别之 高阳台 庚子元日独客漫书 高阳台立春感怀次草窗碧山韵 高阳台 寄怀红豆蔻词人陈襄陵 高阳台·消寒 高阳台 送春,用梦云楼主人韵 高阳台 高阳台 高阳台 梨花 高阳台 晚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骨字旁的字 众变 包含包的成语 臼字旁的字 包含哥的词语有哪些 折冲万里 慧心灵性 瓦字旁的字 女字旁的字 赏赐无度 貝字旁的字 包含谦的词语有哪些 比美 以踵解结 看人下菜碟儿 临床 污吏 五零四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