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画》

时间: 2025-07-26 19:57:01

诗句

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

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9:57:01

原文展示:

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

白话文翻译:

碧绿的溪水和红色的山峦映照着拄杖的老人,夕阳依然挂在西边的小桥上。轻声吟唱不料惊动了溪边的鸟儿,它们飞入云雾缭绕的深处啼叫。

注释:

  • 碧水:清澈的溪水。
  • 丹山:红色的山峦。
  • 杖藜:拄着拐杖的老人。
  • 微吟:轻声吟唱。
  • 不道:不料。
  • 乱云:云雾缭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周(1427-1509),明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希哲,号石田,晚号白石翁。他是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擅长山水、花鸟,诗文亦有很高成就。沈周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情趣,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水间漫步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首句“碧水丹山映杖藜”,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绚丽,同时“映杖藜”暗示了作者的悠闲自得。第二句“夕阳犹在小桥西”,以夕阳的位置点明了时间,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后两句“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通过动态的描写,增添了诗的生动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敏感和细腻的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碧水丹山映杖藜”:描绘了清澈的溪水和红色的山峦,以及拄着拐杖的老人,形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面。
  2. “夕阳犹在小桥西”:通过夕阳的位置,点明了时间,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
  3. “微吟不道惊溪鸟”:轻声吟唱不料惊动了溪边的鸟儿,增添了诗的生动感。
  4. “飞入乱云深处啼”:鸟儿飞入云雾缭绕的深处啼叫,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敏感和细腻的情感。

修辞手法:

  • 色彩对比:通过“碧水”和“丹山”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 动态描写:通过“惊溪鸟”和“飞入乱云深处啼”的动态描写,增添了诗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水:清澈的溪水,象征着纯净和宁静。
  • 丹山:红色的山峦,象征着热情和活力。
  • 夕阳:夕阳的位置点明了时间,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
  • 溪鸟:溪边的鸟儿,增添了诗的生动感,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碧水丹山”描绘了怎样的自然景色? A. 清澈的溪水和红色的山峦 B. 绿色的草地和蓝色的天空 C. 黄色的沙漠和白色的雪山 D. 黑色的森林和紫色的山峰

  2. 诗中“微吟不道惊溪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恐惧 B. 对自然的欣赏 C. 对自然的冷漠 D. 对自然的厌恶

  3. 诗中“飞入乱云深处啼”中的“乱云”象征着什么? A. 混乱和无序 B. 宁静和和谐 C. 神秘和深邃 D. 热情和活力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宁静的山水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望岳》:通过描绘山岳的壮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对比:

  • 沈周的《题画》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宁静的山水景色,但沈周的诗更注重色彩的对比和动态的描写,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沈周诗集》:收录了沈周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对古代山水诗进行了系统的鉴赏和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山水诗的艺术特点。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玉照堂观梅二十首 其二十 夜坐因观杨伯虎和春字韵诗偶成五绝再寄 南湖二亭落成各书长句一首 觅句 寄呈史太师二首 简周晞稷 五月十六日夜南湖观月 有怀新筠州扬秘监寄赠八绝兼桂隐茶 雨中约梅再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入文出武 太开头的成语 齲字旁的字 惊心悼胆 魚字旁的字 石压笋斜出 包含壶的词语有哪些 兵棋 娥姜水 丶字旁的字 包含成的词语有哪些 娱嬉 器满意得 执友 镸字旁的字 分章析句 负气仗义 自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