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09: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09:25
柱笏西山爽气浮,傍林野鸟竞啁啾。烟笼淡柳丝丝暮,风捲残荷叶叶秋。有客题诗酬逸赏,几人缓步接清游。尘踪莫附淩霄翮,梦入丹崖尽日留。
西山的清爽气息在柱子和权杖间浮动,树林旁的野鸟争相啁啾鸣唱。烟雾笼罩着淡淡的柳树,在傍晚的时分轻轻摇曳,风卷动着秋天残留的荷叶。有人题诗以回应闲适的赏景,一些人慢慢步行,享受清幽的游玩。尘世的踪迹无法附着在高飞的翅膀上,梦境中我在丹崖之间徘徊,直到日暮时分。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们的闲适生活,反映了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西山在中国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隐逸和清幽。
作者介绍:黄应举,明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秋季,作者可能在西山游玩时,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写下了这首诗。此时的社会环境,文人雅士多聚集于山水之间,借以逃避官场的纷扰,表达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这首诗以西山秋日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清幽、自在的环境。开头两句通过“柱笏”和“野鸟”的对比,展现了人们在官场与自然之间的选择,暗示文人对自然的向往。接下来的描写,细腻地刻画了柳树、荷叶等秋日景物,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之感。
诗中“有客题诗酬逸赏”体现了文人之间的交往,交流诗歌和思想的场景,表现出一种闲适、友好的氛围。最后两句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强调了世俗的烦扰无法影响到追求自由的心灵,表达了超脱的理想和对梦境的追求。
整首诗透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语言优美而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尘踪莫附淩霄翮”)、拟人(如“野鸟竞啁啾”)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意象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反映了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柱笏”指的是什么?
A. 自然景物
B. 官员的权力象征
C. 诗歌的主题
D. 游玩的地方
诗中“尘踪莫附淩霄翮”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世俗的依赖
B. 对自由的向往
C. 对权力的追求
D. 对自然的漠视
诗中描绘的主要季节是什么?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虽然主题相近,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展示了各自独特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