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1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14:46
减字木兰花 其三 止贪词
作者: 韦骧 〔宋代〕
鸾坡凤沼。轩冕傥来何足道。
存养天真。安用浮名绊此身。
劳生逸老。摆脱纷华须是早。
解绶眠云。林下何曾见一人。
这首词描绘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向往。
鸾坡与凤沼的美景,若有轩冕之位来到这里,又有什么值得谈论的呢?
保持内心的纯真,何必用浮华的名声来束缚自己呢?
在人生的劳累与安逸之间,尽早摆脱繁华的束缚才是明智的选择。
解开绶带,安然在云间入眠,林下的幽静之处又何曾见过一个人呢?
此词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其意境与“隐逸”文化相呼应,反映出宋代士人对于超脱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作者介绍:韦骧(约1040年-约1110年),字景纯,号少山,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本词创作于韦骧对名利的反思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之际,适应了宋代士人追求隐逸生活的潮流。
《减字木兰花 其三 止贪词》通过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深刻思考。开篇以“鸾坡凤沼”引出美丽的自然景色,随后质疑高官显贵的价值,暗示名利的虚无。诗人强调保持内心的纯真,提出“安用浮名绊此身”的反思,质问浮华名声究竟对人生有何意义。劳碌和享乐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人生选择的理解,提倡尽早摆脱繁华世俗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结尾的“林下何曾见一人”更是强调了隐逸与孤独的自然,表现出一种哲学的思考与超然的态度。整首词在简约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展现了韦骧独到的艺术风格和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一种极简的生活哲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鸾坡凤沼”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存养天真”,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林下何曾见一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