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7:4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7:47:06
衔落日,照营门。
垂杨十里竞无存。
东风日日吹青草,
未到清明已断魂。
落日挂在天边,映照着营门。
十里长的垂杨树下,竟然没有一点生机。
东风每天都在吹拂青草,
可还没到清明节,我的心情已然沉重。
“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日,还与“清明时节雨纷纷”相关,常引发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在古代文学中,春风与柳树常常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在此诗中却蕴含着深沉的哀伤。
卢前(1865-1946),字树人,号白云,近代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桂殿秋 过虹口”写于作者遭遇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之际,诗中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望。
这首诗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哀愁的场景,落日的余晖照耀着营门,一方面展现了日暮时分的宁静,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无情。诗中的垂杨树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十里长的垂杨树下却没有生机,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哀伤。东风吹拂着青草,但却未能唤起春天的生机,反而让人愈加感到心灵的沉重。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传达了深沉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惋惜,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主题突出的是“时光流逝与心灵孤独”,深刻而动人。
诗中“衔落日”意指什么?
“未到清明已断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比较《桂殿秋 过虹口》与《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春望》更显忧国忧民之情,而《桂殿秋》则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