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0:4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46:31
松林下,道士家。山门野水养蛤蟆。一坡芳草浓于绣,绿叶黄英紫白花。
在松林之下,有一位道士的家。山门前的野水滋养着蛤蟆。一片芳草比绣花还浓郁,绿叶、黄花、紫花、白花交相辉映。
此诗未明显涉及典故,但可以理解为道教文化中对自然的崇尚,体现出道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
本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象,展现了道士隐居生活的理想状态。开头两句“松林下,道士家”,设置了诗歌的背景,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提到“山门野水养蛤蟆”,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生动场景,也暗示了道教追求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哲学。最后两句通过“芳草浓于绣”的比喻,描绘了草地的繁茂和花朵的色彩,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传达出一种生命的丰盈感。
整首诗结构紧凑,语言简练,意象生动,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对道教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宁静、和谐生活的追求,带给读者一种心灵的洗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道教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
诗中提到的生物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