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江南曲 其七》

时间: 2025-05-06 02:53:42

诗句

生长吴侬不记春,乡音旋改踏京尘。

丫头小妓相偎坐,众里矜誇是北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53:42

江南曲 其七

作者: 刘基 〔元代〕

原文展示:

生长吴侬不记春,乡音旋改踏京尘。
丫头小妓相偎坐,众里矜誇是北人。

白话文翻译:

我在吴地长大,已不再记得春天的感觉,
乡音渐渐改变,走在京城的尘土上。
那些妓女们相互依偎坐在一起,
在众人中间显得特别自豪,因为她们是北方人。

注释:

  • 吴侬:指江南地区的方言,形容江南人。
  • 京尘:指京城的尘土,象征着繁华喧嚣的都市生活。
  • 丫头小妓:指年轻的妓女,体现了社会的某种风俗。
  • 北人:北方人,暗示与南方人的差异。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吴侬”和“北人”之间的对比,反映了南北方文化差异及地域情感。刘基作为元代文人,生于江南,对故乡的感情深厚,诗中隐含对家乡的怀念和对北方文化的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1311-1375),字士俊,号静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涉及江南的风土人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北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身在繁华的京城,感受到乡音的渐变与文化的差异,反映出个人对故乡的思念及对新环境的适应。

诗歌鉴赏:

《江南曲 其七》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北方文化的观察。诗人在开头写道“生长吴侬不记春”,表达了对故乡的情感渐渐模糊,随着时间的推移,乡音也逐渐改变,暗示着人与环境的关系。接着,诗人观察到在京城的妓女们,虽然身处异乡,却因身份的不同而显得自信与骄傲。这里的“众里矜誇是北人”不仅反映了妓女的自豪感,也隐含了对南北文化差异的敏感与思考。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个人与社会、乡土与异乡之间的复杂情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生长吴侬不记春:强调诗人出身于江南,然而对春天的记忆已然模糊,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淡化。
  • 乡音旋改踏京尘:乡音的改变象征着文化的适应与融合,而“踏京尘”则体现了身处熙攘都市的无奈与疏离。
  • 丫头小妓相偎坐:描绘妓女们的亲密关系,反映出社会风俗与人际关系的微妙。
  • 众里矜誇是北人:揭示了北方人与南方人的身份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优越感。

修辞手法

  • 对比:吴侬与北人,故乡与异乡的对比,突显文化差异。
  • 象征:春天象征着生机与故乡的记忆,而京尘则象征着繁华与陌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异乡生活的感慨,反映了文化适应过程中个体的内心挣扎与认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侬:象征着江南文化与乡愁。
  • 京尘:象征着北方的繁华与冷漠。
  • 丫头小妓:代表社会底层女性的生存状态与情感依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吴侬”指代哪个地区的方言?

    • A. 北方
    • B. 西南
    • C. 江南
    • D. 东北
  2. 诗人对京城的感觉是什么?

    • A. 亲切
    • B. 疏离
    • C. 熟悉
    • D. 迷恋

答案

  1. C. 江南
  2. B. 疏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春望》中,诗人同样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苦痛,而刘基则关注于个体在文化交融中的身份认同与情感表达。这种对比反映了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 蝶恋花 阮郎归 阮郎归 阮郎归 阮郎归 点绛唇 点绛唇 点绛唇 点绛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久违謦欬 馬字旁的字 小字头的字 屮字旁的字 校名责实 羽字旁的字 栾棘 斗字旁的字 鼓噪而进 老虔婆 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札翰 发科打趣 跳跳舞舞 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预付款 不治之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