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点绛唇》

时间: 2025-05-01 13:37:17

诗句

乐事难并,少年常恨春宵短。

万花丛畔。

只恐金杯浅。

方喜春来,又叹韶华晚。

频相劝。

且闻强健。

莫厌花经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7:17

点绛唇

作者: 张抡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乐事难并,少年常恨春宵短。
万花丛畔。只恐金杯浅。
方喜春来,又叹韶华晚。
频相劝。且闻强健。
莫厌花经眼。

白话文翻译:

欢乐的事情难以并行,年轻人总是抱怨春夜太短。
在万花丛中,只怕金杯的酒太少。
刚刚喜悦于春天的到来,却又感叹青春已经晚了。
频频相劝,且要听从强健的劝导。
不要厌倦眼前的花卉。

注释:

  • 乐事: 快乐的事情。
  • 少年: 年轻人,常常对时间感到不满。
  • 春宵: 春天的夜晚,通常指美好的时光。
  • 万花丛: 形容繁花似锦的景象。
  • 金杯: 酒杯,象征宴饮。
  • 韶华: 青春年华,时光的美好。
  • 莫厌: 不要厌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抡,宋代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其创作以抒情见长,擅长描绘生活中的细腻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点绛唇》创作于春天,表达了年轻人对春光的向往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春天象征着青春与活力,但同时又让人感受到时间的短暂和珍贵。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对青春短暂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开篇即以“乐事难并”引入,说明快乐的事情总是难以同时拥有,年轻人常常为春宵短暂而感到遗憾。在“万花丛畔”中,作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然而“只恐金杯浅”则突显了对快乐的渴望和对短暂时光的惋惜。

“方喜春来,又叹韶华晚”一句,传达出一种矛盾的情感:一方面,春天的到来令人欣喜;另一方面,青春的流逝让人感到忧虑。这种情感的交织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年轻人对生活的复杂感受。最后两句则转向劝勉,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景,不要因时间的流逝而感到厌倦。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青春和生命的思考,使人不禁思索如何在短暂的时光中寻求更多的快乐与满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乐事难并: 快乐的事情总是难以同时享有。
    • 少年常恨春宵短: 年轻人总是觉得春天的夜晚太短暂。
    • 万花丛畔: 在繁花似锦的地方。
    • 只恐金杯浅: 只怕酒杯的酒不够,无法尽兴。
    • 方喜春来,又叹韶华晚: 刚刚欢喜春天的到来,却又感叹青春已逝。
    • 频相劝: 频频相劝告。
    • 且闻强健: 也要听从强健的劝导。
    • 莫厌花经眼: 不要对眼前的花卉感到厌倦。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比修辞,如“喜春来”与“叹韶华晚”,形成鲜明的对比,强调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瞬间的珍贵。
    • 通过“万花丛”和“金杯”构建出美好的意象,象征着青春的欢快与活力。
  • 主题思想: 这首诗歌传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提醒人们在短暂的生命中享受每一个瞬间。

意象分析:

  • : 代表青春和希望,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 代表美好与短暂,象征着青春的易逝。
  • 金杯: 象征欢乐与享受,体现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少年常恨春宵短”中的“春宵”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白天
    • B. 春天的夜晚
    • C. 春天的天气
  2. 诗中提到的“金杯”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酒
    • C. 花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张抡的《点绛唇》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有对青春的感慨,但李清照更多地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而张抡则更侧重于时间的流逝与享受当下的生活。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日梓州登楼二首 其二 酬韦韶州见寄 敬简王明府(甫尝为唐兴县宰王潜作客馆记疑即王明府) 东楼 花鸭 江梅 热三首 其三 寒峡 寄高三十五詹事 江亭王阆州筵饯萧遂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感佩 蜗名蝇利 彩声 包含抵的词语有哪些 酉字旁的字 捉奸见床 拜鬼求神 科学院 包含尧的成语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幽后 隶字旁的字 包含潘的词语有哪些 气蛊 破家散业 雨字头的字 镸字旁的字 里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