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6:49: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6:49:25
行路难
作者: 刘永之 〔元代〕
涉水多蛟龙,跋山多猛虎,荒城荆棘上参天。
大泽修蛇横草莽,百里黯惨无人烟。
驱车颠行陷泥涬,前车轴折后车来,
行人不觉旁人哀。眼前道路已如此,
何况太行高崔嵬。为君歌路难,请君试一听。
位高金多岂足贵,击钟鼎食何足荣。
东沟水流西沟涸,昨日花开今日落。
世事荣枯反覆手,七尺之躯安所托。
古来贤达人,与时同卷舒。
庞公鹿门隐,马生乡曲居。
款段聊来下泽车,何用终朝出畏途。
这首诗表达了行路的艰难,水中有蛟龙,山上有猛虎,荒凉的城市荆棘丛生,直入云天。大泽中长蛇横行,草丛荒凉,百里之内惨无人烟。走车颠簸,陷入泥沼,前面的车轴折断,后面的车又来了。行人们不知旁人的悲哀。眼前的路已经如此艰难,更何况高耸的太行山。为你唱这路途的艰难,请你试着听听。位置高、金钱多又算得了什么?敲响钟鼎又有什么荣光?东沟的水流向西沟枯竭,昨天盛开的花今天凋零。世事荣枯反复无常,我这一身七尺之躯该寄托何处?古来贤达之人,与时俱进,随风而动。庞公在鹿门隐居,马生在乡间曲居。聊聊与朋友共乘下泽的车,何必终日惧怕艰难的路途。
作者介绍
刘永之,元代诗人,他的诗歌以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著称,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他的创作风格受到了唐宋诗人的影响,擅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与生动的场景描绘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行路难》写于元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现状。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人生道路的艰辛,表达对生活的不满与对未来的迷茫。
这首《行路难》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揭示了人生道路的艰难与险阻。开篇以“涉水多蛟龙,跋山多猛虎”揭示了行路的危险,接着通过“荒城荆棘上参天”的描写,表现出生活环境的恶劣。接下来的意象如“前车轴折后车来”,展现了人在艰难路途中的无奈与悲哀。
诗中以“为君歌路难,请君试一听”引出主题,强调了行路的艰辛并非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困扰。接下来的几句则进一步探讨了名利和地位的意义,质疑了物质财富与社会地位是否真的值得追求,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最后,诗人以“何用终朝出畏途”的反问,呼吁人们应勇敢面对生活的艰难,而不是一味逃避。这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生活的无奈,又有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展现出诗人深刻的哲理思考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探讨人生道路的艰难与挑战,反思名利与地位的真实价值,呼吁人们在艰难的生活中保持勇气与信心,积极面对人生的起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蛟龙”象征什么?
A. 危险
B. 财富
C. 荣誉
诗人对地位和金钱的态度是什么?
A. 赞成
B. 质疑
C. 无所谓
“何用终朝出畏途”这句话的意思是?
A. 不用担心艰难的路
B. 应该终日惧怕
C. 逃避困难是正确的选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两首诗都涉及对人生的感悟,但《行路难》更侧重于道路的艰难和内心的挣扎,而《将进酒》则表现出乐观和豪放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