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1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10:21
念奴娇
作者: 王蛰堪 〔当代〕
风销月隐,剩吟边付与,多情词客。
举酒飘然凌万顷,招得髯翁仙魄。
渺渺予怀,凭空吊远,同此风流癖。
屏山影外,俗尘谁会今夕。
因念荆楚闲踪,登高挥涕,是处成追忆。
目送大江思缩手,独挽斜阳深揖。
遗范犹存,斯人往矣,对景馀叹惜。
一声歌罢,梦回残烛虚白。
风停了,月光隐去,剩下的只能将这情感寄托给多情的词客。
举杯畅饮,恍若漂浮在万顷海面,竟能招唤起那位长须老人的仙灵。
我的心情渺茫,凭空感怀,和这世间的风流之情是如此相似。
在屏山的影子之外,世俗的尘埃,有谁能理解今夜的情景呢?
因此我想起荆楚的悠闲足迹,登高望远,忍不住流泪,这一切都成为了追忆。
目送着大江水流,似乎要缩手而退,独自向夕阳深深一揖。
遗留的风范仍在,虽然那人已然不在,对着眼前的景象不禁叹息感慨。
一曲歌唱完毕,梦中回到蜡烛余烬的虚白之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蛰堪,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涉及对自然、人生和历史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念奴娇》创作于当代,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影响,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念奴娇》是一首极具韵味的古诗,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思考。开篇“风销月隐”,用简练的笔触描绘出一个寂寥的夜晚,仿佛一切都在消失,只有多情的词客才能理解这份孤独。在诗的中间,举杯畅饮的场景,带有一种自得其乐的洒脱,似乎在诉说着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随后的“渺渺予怀”则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思索,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深刻的共鸣。
结尾“一声歌罢,梦回残烛虚白”,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茫然,展现了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思考。整首诗在韵律上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王蛰堪对古典诗词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历史的追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髯翁”指的是谁?
A. 一位历史人物
B. 一位文人
C. 诗人的朋友
D. 不确定
“目送大江思缩手”中的“大江”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生命的起伏
C. 文化的传承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蛰堪与李白的作品都涉及酒与自然的主题,但王蛰堪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的情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