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2:50
吾慕严子陵,躬耕寄事外。
弗听有道举,安得从郭泰。
耻因粟五斗,陶令腰束带。
三贤甘寂寞,举世惜机会。
是心本通明,忍把客尘盖。
洗耳颍阳水,要使闻清籁。
纷纷难与言,简篇犹可赖。
我仰慕严子陵,隐居耕作寄情于田野。
不听那些有道之士的推荐,怎么能像郭泰那样出名?
羞于因五斗米而低头,陶渊明宁愿束缚衣带过日子。
三位贤人甘愿隐居,世人却惜别机会。
我心本是明亮的,忍心让世俗的尘埃遮盖。
想要洗耳浸泡在颍阳的清水中,听那清脆的竹笛声。
纷繁的世事难以与人言说,简短的篇章仍然可以寄托情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吕,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隐逸生活为主。其诗风清新自然,常反映对名利的看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诗人可能受当时士人追求功名与隐逸生活的冲突影响,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名利的拒绝。
《见诸公古风有感而和》是一首表达隐逸思想的诗。诗人以严子陵、陶渊明为典范,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厌倦和对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躬耕寄事外”明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弗听有道举”则显示出对功名利禄的蔑视。诗人选择了三位贤人,他们宁愿保持寂寞,也不愿意追逐世俗的机会,体现了隐士的高洁情操。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坚定。尤其是“洗耳颍阳水”一联,展现了诗人渴望洗净尘世之喧嚣,追求内心的清明。最后,诗人以“简篇犹可赖”收束,表达了即便生活中有无法与人言说的纷繁,但用简短的文字依然可以寄托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诗歌的珍视与信仰。
逐句解析:
吾慕严子陵,躬耕寄事外。
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严子陵是隐士的代表,躬耕则象征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弗听有道举,安得从郭泰。
诗人拒绝听从别人对名利的引荐,质疑若不拒绝,如何能像郭泰那样取得声名。
耻因粟五斗,陶令腰束带。
诗人对依靠微薄收入生活的耻辱感,提及陶渊明的隐逸生活,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认同。
三贤甘寂寞,举世惜机会。
三位贤者宁愿选择寂寞,也不愿意追逐世俗的机会,展现了隐士的高洁和坚守。
是心本通明,忍把客尘盖。
诗人自我反省,认为内心清明,却被世俗的尘埃所遮蔽。
洗耳颍阳水,要使闻清籁。
渴望在清水中洗耳,听到自然清新的声音,象征着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纷纷难与言,简篇犹可赖。
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虽然难以与人交谈,但简短的诗篇依旧可以表达情感。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拒绝,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吕仰慕哪位隐士?
A) 陶渊明
B) 严子陵
C) 郭泰
D) 三贤
诗中提到的“粟五斗”象征什么?
A) 丰厚的财富
B) 微薄的收入
C) 高洁的品格
D) 追逐名利
“洗耳颍阳水”中,诗人希望听到什么?
A) 喧闹的城市声音
B) 自然的清脆声音
C) 人们的欢笑声
D) 诗人的内心独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吕的隐逸思想与陶渊明的田园诗有相似之处,均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与对自然的向往。陶渊明以其悠然自得的态度,展现了隐士的生活哲学,而李吕则在传承中融入了对内心宁静的探求。
以上是对《见诸公古风有感而和》的详细解析与鉴赏,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