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见诸公古风有感而和》

时间: 2025-05-02 03:02:50

诗句

吾慕严子陵,躬耕寄事外。

弗听有道举,安得从郭泰。

耻因粟五斗,陶令腰束带。

三贤甘寂寞,举世惜机会。

是心本通明,忍把客尘盖。

洗耳颍阳水,要使闻清籁。

纷纷难与言,简篇犹可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2:50

原文展示:

吾慕严子陵,躬耕寄事外。
弗听有道举,安得从郭泰。
耻因粟五斗,陶令腰束带。
三贤甘寂寞,举世惜机会。
是心本通明,忍把客尘盖。
洗耳颍阳水,要使闻清籁。
纷纷难与言,简篇犹可赖。


白话文翻译:

我仰慕严子陵,隐居耕作寄情于田野。
不听那些有道之士的推荐,怎么能像郭泰那样出名?
羞于因五斗米而低头,陶渊明宁愿束缚衣带过日子。
三位贤人甘愿隐居,世人却惜别机会。
我心本是明亮的,忍心让世俗的尘埃遮盖。
想要洗耳浸泡在颍阳的清水中,听那清脆的竹笛声。
纷繁的世事难以与人言说,简短的篇章仍然可以寄托情感。


注释:

字词注释:

  • 严子陵:指严子陵,东汉隐士,以耕田隐居著称。
  • 躬耕:亲自耕作,隐居生活。
  • 郭泰:指郭泰,东汉时期的名士,因被选为官而出名。
  • 粟五斗:指五斗米,象征微薄的收入。
  • 陶令: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居和田园诗闻名。
  • 三贤:指三位隐士,象征淡泊名利的人。
  • 颍阳水:指颍水,清澈的水源,象征清净。
  • 清籁:指清脆的竹笛声。

典故解析:

  • 严子陵陶渊明:两位历史人物均以隐逸为主,体现了对名利的超脱。
  • 三贤:在中国文化中,贤者往往被视为不屑于世俗荣华的人物,代表一种高尚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吕,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隐逸生活为主。其诗风清新自然,常反映对名利的看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诗人可能受当时士人追求功名与隐逸生活的冲突影响,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名利的拒绝。


诗歌鉴赏:

《见诸公古风有感而和》是一首表达隐逸思想的诗。诗人以严子陵、陶渊明为典范,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厌倦和对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躬耕寄事外”明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弗听有道举”则显示出对功名利禄的蔑视。诗人选择了三位贤人,他们宁愿保持寂寞,也不愿意追逐世俗的机会,体现了隐士的高洁情操。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坚定。尤其是“洗耳颍阳水”一联,展现了诗人渴望洗净尘世之喧嚣,追求内心的清明。最后,诗人以“简篇犹可赖”收束,表达了即便生活中有无法与人言说的纷繁,但用简短的文字依然可以寄托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诗歌的珍视与信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吾慕严子陵,躬耕寄事外。
    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严子陵是隐士的代表,躬耕则象征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2. 弗听有道举,安得从郭泰。
    诗人拒绝听从别人对名利的引荐,质疑若不拒绝,如何能像郭泰那样取得声名。

  3. 耻因粟五斗,陶令腰束带。
    诗人对依靠微薄收入生活的耻辱感,提及陶渊明的隐逸生活,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认同。

  4. 三贤甘寂寞,举世惜机会。
    三位贤者宁愿选择寂寞,也不愿意追逐世俗的机会,展现了隐士的高洁和坚守。

  5. 是心本通明,忍把客尘盖。
    诗人自我反省,认为内心清明,却被世俗的尘埃所遮蔽。

  6. 洗耳颍阳水,要使闻清籁。
    渴望在清水中洗耳,听到自然清新的声音,象征着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7. 纷纷难与言,简篇犹可赖。
    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虽然难以与人交谈,但简短的诗篇依旧可以表达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躬耕寄事外”与“弗听有道举”。
  • 比喻:用“洗耳颍阳水”比喻追求清净的生活。
  • 排比:通过整齐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拒绝,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严子陵:象征隐士生活的楷模。
  • 颍阳水:象征清净与内心的宁静。
  • 三贤:象征不屑于世俗名利的人生选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吕仰慕哪位隐士?
    A) 陶渊明
    B) 严子陵
    C) 郭泰
    D) 三贤

  2. 诗中提到的“粟五斗”象征什么?
    A) 丰厚的财富
    B) 微薄的收入
    C) 高洁的品格
    D) 追逐名利

  3. “洗耳颍阳水”中,诗人希望听到什么?
    A) 喧闹的城市声音
    B) 自然的清脆声音
    C) 人们的欢笑声
    D) 诗人的内心独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李吕的隐逸思想与陶渊明的田园诗有相似之处,均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与对自然的向往。陶渊明以其悠然自得的态度,展现了隐士的生活哲学,而李吕则在传承中融入了对内心宁静的探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以上是对《见诸公古风有感而和》的详细解析与鉴赏,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岁寒知松柏 陪师厚游百花洲盘礴范文正祠下道羊昙哭谢安 赠黔南贾使君 枯骨颂 奉同子瞻韵寄定国 戏赠水牯庵 寄傅君倚同年 何造诚作浩然堂陈义甚高然颇喜度世飞升之说 古乐府白紵四时歌 杂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反文旁的字 叩源推委 鬯字旁的字 折文旁的字 烂糊 合盘托出 户字头的字 包含鸿的词语有哪些 奋翅鼓翼 义从 一何至此 包含湫的词语有哪些 貝字旁的字 狭韵 大愚不灵 前仰后合 包含安的成语 藏形匿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