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5:2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5:24:20
感遇
——陆游
我初居三山,同里数十人,
尊酒相劳苦,言辞亦谆谆。
去来四十年,皆成冢中尘,
子孙虽或存,败屋卖作薪。
此亦何罪哉,不过坐一贫。
我幸未至此,亦复拙谋身,
无饭可哺汝,触目成悲辛。
我初到三山居住,那时同乡有数十人,
大家相聚畅饮,互相帮助,言语也非常亲切。
转眼四十年过去,大家都化为坟墓中的尘土,
虽然子孙或许还在,但破败的房屋只能卖作柴火。
这又有什么罪过呢?不过是贫穷而已。
我庆幸自己尚未沦落至此,但也感到谋生无计,
眼前没有饭食可以喂养你,看到这一切令人心痛。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和爱国者。他的诗歌有着深厚的历史感和强烈的个人情感,尤其以爱国和抒怀为主题。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表达了对同乡人际关系的怀念及对社会变迁的思考。
《感遇》是陆游在其晚年所作,诗中流露出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开篇以“我初居三山”引入,展现了作者对初来时光景的怀念,那时有志同道合者的相伴,生活虽然朴素但却充满温暖。接着转入四十年的时光流逝,作者深感时间的无情,曾经的朋友与同伴,最终都化为尘土,令人倍感惋惜。
诗中“子孙虽或存,败屋卖作薪”揭示了家道的衰落,虽然后代或许还在,但生活的困苦不容忽视。陆游对这种境遇的反思,流露出他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悲哀。最后两句“无饭可哺汝,触目成悲辛”更是直抵人心,表达了他对亲人的关怀与自身困境的悲痛。
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总结,也是对社会变迁和历史无情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陆游在困境中仍不屈的精神和对生活的深切关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本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社会变迁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关怀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无奈。
诗词测试:
《感遇》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尊酒相劳苦”是指什么?
“无饭可哺汝”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