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锦园春渡》

时间: 2025-04-27 11:14:42

诗句

一湖春水碧如油,无限风光眼底收。

七十二峰何处是,子规声里到鼋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14:42

原文展示:

锦园春渡
作者: 芮麟 〔近代〕

一湖春水碧如油,无限风光眼底收。
七十二峰何处是,子规声里到鼋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湖春水碧绿如油,眼前尽是无尽的美丽风光。七十二座山峰不知身在何处,只有子规的鸣叫声传来,仿佛来到了鼋头(鼋头山)。

注释:

  • 碧如油:形容湖水清澈而碧绿,像涂抹的油一样光滑。
  • 无限风光:形容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广阔。
  • 七十二峰:指的是某个特定地区的众多山峰,这里具体指代不明,寓意丰富的自然景观。
  • 子规:指杜鹃鸟,古人常以其声为春天的象征。
  • 鼋头:指鼋头山,是一个特定的地名,可能是诗人所游览的地方。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芮麟,近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主题,风格清新。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天,诗人游历于湖边,感受到春水的清澈与自然的美丽,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春天的赞美。

诗歌鉴赏:

《锦园春渡》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篇,诗人通过描绘春水与山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开头一句“一湖春水碧如油”,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湖水的清澈,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的自然环境中。接下来“无限风光眼底收”则展现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仿佛这一切都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而“七十二峰何处是”则引发了对自然的思考,虽然风光无限,但具体的山峰却难以一一辨认,似乎在暗示大自然的浩瀚与人类的渺小。最后一句“子规声里到鼋头”,以子规的鸣叫声为引子,营造出一种春天的生动气氛,带有几分惆怅与思乡之情。整首诗简练而意蕴深远,使人不仅感受到春日的美丽,更引发对生命、自然和情感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湖春水碧如油”:描绘湖水的清澈,使用比喻增强视觉效果。
    • “无限风光眼底收”: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陶醉。
    • “七十二峰何处是”:提出问题,暗示自然景观的复杂与多样。
    • “子规声里到鼋头”:通过声音引入地点,形成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增强诗的层次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碧如油”形象地展现了湖水的色泽。
    • 反问:“何处是”引发读者思考。
    • 对仗:“无限风光”与“七十二峰”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与对自然的感悟,同时隐含了对人生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湖水: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春天的气息。
  • 山峰:代表自然的雄伟与不可测度。
  • 子规:春天的使者,传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怀念。
  • 鼋头:具体的地名,增加了诗的真实感与亲切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一湖春水碧如油”中“碧如油”是指什么?

    • A. 湖水清澈
    • B. 湖水浑浊
    • C. 湖水冰冷
  2. 诗中的“子规”指的是哪种动物?

    • A. 麻雀
    • B. 杜鹃
    • C. 黄鹂
  3. “七十二峰”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雄伟
    • B. 人类的渺小
    • C. 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诗词对比

    • 可以对比《锦园春渡》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更侧重于闲适的生活态度,而芮麟则表现了对春天的热情与生机。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现代诗词鉴赏指南》
  • 相关的文学评论文章及研究书籍。

相关查询

子夜歌 子夜冬歌八首 其六 子夜四时歌八首 其三 夏歌 子夜冬歌八首 其四 子夜夏歌 子夜夏歌八首 其七 子夜四时歌五首 其二 夏 子夜夏歌八首 其八 子夜四时歌 其五 子夜秋歌八首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誓的成语 面字旁的字 耳字旁的字 精力充沛 无本之木 儒衣 黄字旁的字 包含笋的词语有哪些 一命呜呼 利路名场 得休便休 旋沫 恋开头的成语 普尔 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喁的词语有哪些 釒字旁的字 业字旁的字 乌鸟私情 歹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