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锦帐春 春暮》

时间: 2025-04-27 14:40:57

诗句

柳色摇金,莺声如剪。

谁打叠、春光成片。

落花风,寒食雨,想海棠睡晚。

重帘深院。

何限离情,这般消遣。

收拾去、韶光一半。

语东君,留暮景,把芳菲莫捲。

人归非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0:57

原文展示

锦帐春 春暮
作者: 梁清标 〔明代〕

柳色摇金,莺声如剪。
谁打叠春光成片。
落花风,寒食雨,
想海棠睡晚。
重帘深院。
何限离情,这般消遣。
收拾去韶光一半。
语东君,留暮景,
把芳菲莫捲。
人归非远。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柳树摇曳着金色的光泽,黄莺的鸣叫如同剪刀般清脆。是谁将春光叠成了一片片的美景?落花随风,寒食节的细雨,想必海棠花也在懒懒地沉睡。深院重帘之后,离别的情绪无尽无休,这样的消遣时光让我忘却了忧愁。收拾起那流逝了半个月的韶光,和东风说一声,留下这暮色,别让芳香的春景被卷走。人们的归来并不遥远。

注释

  • 柳色摇金:柳树的绿色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金色的光泽。
  • 莺声如剪:黄莺的声音如同剪刀一般清脆,形容鸟鸣悦耳动听。
  • 寒食雨:寒食节时的细雨,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通常是在清明节前的一个祭祀节日。
  • 重帘深院:指的是深邃的院落中拉上重重的帘子,营造出一种隐秘的氛围。
  • 韶光:指美好的时光。
  • 东君:古代对春天的称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清标,明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末夏初之际,正值花谢时节,诗人感叹春光流逝,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自然的深切感受。

诗歌鉴赏

《锦帐春 春暮》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以柳色、莺声、落花等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但同时又透出对短暂春光的惋惜。诗的开头两句,以“柳色摇金,莺声如剪”来描绘春的美好,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感受到离别的情感,特别是在“何限离情,这般消遣”中,离愁的情绪愈加明显。诗的最后几句,诗人希望能留住这美好的春景,表达了对春天的依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整首诗风格清新,情感真挚,既有对美好春天的赞美,又流露出对离别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形成一种悲中有美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柳色摇金,莺声如剪:生动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柳树的颜色和黄莺的鸣叫相辅相成。
  • 谁打叠春光成片:表达了对春光美丽的感慨,似乎春光是被巧妙叠加而成的。
  • 落花风,寒食雨:描绘了春末的气候特征,落花随风而去,寒食节的细雨让人感到春天即将结束。
  • 想海棠睡晚:意象中的海棠花似乎在沉沉睡去,暗示春天的疲惫与即将结束。
  • 重帘深院:深院之中的重帘,形成一种隐秘的空间,暗示着个人情感的深藏。
  • 何限离情,这般消遣:表达了离别情感的无尽,诗人在此时选择以消遣来化解内心的忧愁。
  • 收拾去韶光一半:感叹时间的流逝,过去的美好时光已经过去一半。
  • 语东君,留暮景:与春风对话,希望能留住这美好的暮色与景象。
  • 把芳菲莫捲:请求自然不要将春天的芬芳卷走,表达了对美好春光的留念。
  • 人归非远:暗示虽然离别在即,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

修辞手法

  • 比喻:“莺声如剪”将黄莺的声音比作剪刀,增强了声音的清脆感。
  • 对仗:“柳色摇金,莺声如剪”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海棠睡晚”将植物拟人化,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春天的赞美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既美丽又伤感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春天的生命力和柔美。
  • :象征春天的活力和欢快。
  • 落花:象征春天的结束和美好事物的流逝。
  • 海棠:代表着温柔和细腻,寓意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重帘深院:象征内心的隐秘和对情感的掩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柳色摇金”中的“金”字主要是指什么?

    • A. 金属
    • B. 光泽
    • C. 财富
  2. “寒食雨”指的是哪个节日的雨?

    • A. 端午节
    • B. 清明节
    • C. 中秋节
  3. 诗中提到的“东君”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春天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梁清标的《锦帐春 春暮》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绘,而李白则侧重于雄浑的气势和壮丽的景色。两者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解析与赏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天池寺觉翁圆上人 赠罗汉院志远上人 赠莲花洞僧二首 赠莲花洞僧二首 赠接泥渡下李巡检 赠归客 赠葛秋岩 早泊江城三首 早泊江城三首 再逢黄山矶上老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卤字旁的字 包含尼的词语有哪些 泰山其颓 兀字旁的字 如水投石 包含槛的词语有哪些 乘时乘势 蜜香树 肀字旁的字 禀牍 进退无所 走之旁的字 儒家经书 平英团 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鹅车 龜字旁的字 苍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