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更漏子·无题》

时间: 2025-04-27 14:59:37

诗句

碧纱窗,娇独倚。

风送一帘香雨。

琴韵静,漏声残。

夜灯红袖寒。

眼波秋,眉黛细。

生小不知愁绪。

频对镜,学涂鸦。

剪来繁杏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9:37

原文展示

碧纱窗,娇独倚。
风送一帘香雨。
琴韵静,漏声残。
夜灯红袖寒。
眼波秋,眉黛细。
生小不知愁绪。
频对镜,学涂鸦。
剪来繁杏花。

白话文翻译

在碧绿色的纱窗旁,娇嫩的她独自倚靠着。
微风送来一帘香气的细雨。
琴声悠静,漏水声已渐渐消失。
夜晚的灯下,红色的袍袖透着一丝寒意。
她眼神如秋水,眉毛如细黛。
年轻的她并不知道愁苦的情绪。
频频对着镜子,学着涂抹花颜。
剪下几枝繁盛的杏花。

注释

  • 碧纱窗:指用碧绿色纱布做成的窗子,形容窗户的颜色。
  • 娇独倚:娇媚的女子独自倚靠,体现了她的孤独和美丽。
  • 香雨:指带有香气的细雨,营造出清新、幽雅的气氛。
  • 琴韵静:琴声安静,表示环境的宁静。
  • 漏声残:漏水声微弱,暗示时间的流逝。
  • 夜灯红袖寒:夜晚的灯光照耀下,红色袍袖透出一丝寒意。
  • 眼波秋,眉黛细:眼神如秋水般清澈,眉毛如细黛般修长,描绘女子的美丽。
  • 生小不知愁绪:年轻的她不懂得忧愁的情感。
  • 频对镜,学涂鸦:常常对着镜子,学习化妆。
  • 剪来繁杏花:剪下盛开的杏花,象征青春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溥儒(1896-1963),字子言,号寒云,近现代著名书法家、画家和诗人。生于北京,其父为清朝的官员。溥儒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尤其擅长诗词与书法。他的诗风多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美的追求,具有清新、婉约的特点。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20世纪初,正值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女子的形象,反映了当时女性的生活状态及内心世界。诗中流露出对青春、美丽的赞美与对无知愁绪的淡淡惆怅,展现了溥儒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诗歌鉴赏

《更漏子·无题》是一首描绘青春与美丽的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独自倚窗的女子形象。首句“碧纱窗,娇独倚”便勾勒出一个清新而娇美的画面,带给读者一种宁静的美感。随着“风送一帘香雨”的描写,诗歌的气氛逐渐变得清新而灵动,似乎伴随着微风,香雨轻轻落下,给人一种微妙的感受。

接着,诗人通过“琴韵静,漏声残”描绘出一个安静的夜晚,琴声的悠扬与漏水声的渐弱,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夜的静谧。这样的环境为女子的孤独和内心的情感增添了一层深邃的背景。

“眼波秋,眉黛细”,这一句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女子的美丽,清澈的眼神与修长的眉毛让人怜惜。然而,随即而来的“生小不知愁绪”,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青春,年轻的她尚未经历生活的风雨,不懂得生活的愁苦。这样的对比更深刻地反映了青春的无知与美丽的短暂。

最后的“频对镜,学涂鸦;剪来繁杏花”则展现了她对美的追求与对生活的热爱,剪下盛开的杏花,仿佛在象征着对青春的珍视与对美的向往。整首词优雅而细腻,充满了对青春与美丽的感慨,展现了溥儒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碧纱窗,娇独倚。
    描绘一个美丽的女子依靠在碧纱窗旁,展现出清新和优雅的形象。

  2. 风送一帘香雨。
    微风轻拂,带来一阵香气,营造出清新宜人的氛围。

  3. 琴韵静,漏声残。
    琴声悠扬而静谧,漏水声则显得微弱,传达出夜的宁静与时间的流逝。

  4. 夜灯红袖寒。
    夜晚的灯光照耀下,红色袍袖透出一丝寒意,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5. 眼波秋,眉黛细。
    女子眼神清澈如秋水,眉毛细长,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美丽。

  6. 生小不知愁绪。
    年轻的她对生活的愁苦尚不知晓,展现出青春的无知。

  7. 频对镜,学涂鸦。
    她频繁地对着镜子,练习化妆,表现出对美的追求。

  8. 剪来繁杏花。
    剪下盛开的杏花,象征着她对青春美丽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眼波秋”,将眼神比作秋水,生动形象。
  • 拟人:如“漏声残”,给无生命的物体赋予了情感。
  • 对仗:如“娇独倚”和“风送一帘香雨”,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青春与美丽的赞美,同时隐含着对无知与愁绪的思考,展现了青春的短暂与脆弱。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女子的美丽,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纱窗:象征着清新与宁静。
  • 香雨:代表着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气息。
  • 琴韵:象征着艺术与情感的共鸣。
  • 眼波秋:象征着清澈与纯真。
  • 繁杏花:象征着青春的美丽与生命的绚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女子是在什么环境中?

    • A. 山间
    • B. 碧纱窗旁
    • C. 水边
  2. “生小不知愁绪”中的“生小”指的是什么?

    • A. 年龄小
    • B. 心态年轻
    • C. 生活经历少
  3. 诗中提到的“频对镜,学涂鸦”表达了什么?

    • A. 对美的追求
    • B. 对生活的无奈
    • C.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晏殊《浣溪沙》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女性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对青春和爱情的渴望,而溥儒的《更漏子·无题》则更侧重于青春的无知与美丽的短暂。两首词都展现了女性的美丽与情感,却在情感深度和主题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现代诗词赏析》
  • 溥儒《诗文集》

相关查询

似曾诗 似曾诗 三鸳鸯篇 牡丹佛手画幛七绝 兰州庄严寺 菊花石秋影砚铭 角声 除夕感怀 除夕感怀 题宋徽宗画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火急火燎 乐土 瘴乡恶土 儿字旁的字 死有余责 角字旁的字 头昏眼暗 衣字旁的字 识文断字 生酒 阜字旁的字 交臂历指 牢骚满腹 早暮 三撇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