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似曾诗》

时间: 2025-07-26 07:50:57

诗句

柳花夙有何冤业?

萍末相遭乃尔奇。

直到化泥方是聚,祗今堕水尚成离。

焉能忍此而终古,亦与之为无町畦。

我佛天亲魔眷属,一时撒手劫僧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07:50:57

原文展示:

柳花夙有何冤业?萍末相遭乃尔奇。直到化泥方是聚,祗今堕水尚成离。焉能忍此而终古,亦与之为无町畦。我佛天亲魔眷属,一时撒手劫僧祗。

白话文翻译:

柳花啊,你究竟背负了什么冤屈?浮萍的末端相遇,竟是如此奇异。只有化作泥土,才能真正相聚,如今落入水中,依然分离。怎能忍受这样的命运,永远不变?也要与它一起,没有界限。我佛慈悲,天上的亲人,魔界的眷属,一时之间,全都放手,劫难中的僧侣。

注释:

  • 柳花:比喻诗人自己。
  • 夙:长久。
  • 冤业:冤屈和业障。
  • 萍末:浮萍的末端,比喻偶然的相遇。
  • 乃尔奇:竟然如此奇异。
  • 化泥:比喻死亡。
  • 堕水:落入水中,比喻分离。
  • 无町畦:没有界限。
  • 天亲魔眷属:天上的亲人和魔界的眷属,比喻各种复杂的情感和关系。
  • 撒手:放手,比喻死亡或放弃。
  • 劫僧祗:劫难中的僧侣,比喻在困境中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人士,戊戌六君子之一。他主张变法图强,提倡新学,是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之一。这首诗《似曾诗》反映了他在变法失败后的心境和对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1898年,即戊戌变法失败后不久。谭嗣同在变法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变法失败后,他被捕并最终被处决。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死亡的接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柳花和浮萍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感慨和对死亡的接受。诗中,“柳花夙有何冤业?”一句,诗人自问自答,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疑惑和不解。“萍末相遭乃尔奇”,则描绘了偶然相遇的奇异,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直到化泥方是聚,祗今堕水尚成离”,诗人通过对柳花和浮萍的比喻,表达了对死亡的接受和对分离的无奈。最后两句“我佛天亲魔眷属,一时撒手劫僧祗”,则展现了诗人对复杂情感和关系的理解,以及对死亡的平静接受。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死亡的哲学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柳花夙有何冤业?”:诗人以柳花自喻,询问自己究竟背负了什么冤屈和业障。
  2. “萍末相遭乃尔奇”:浮萍的末端相遇,竟然如此奇异,暗示了人生的偶然和无常。
  3. “直到化泥方是聚”:只有化作泥土,才能真正相聚,表达了诗人对死亡的接受。
  4. “祗今堕水尚成离”:如今落入水中,依然分离,表达了诗人对分离的无奈。
  5. “焉能忍此而终古”:怎能忍受这样的命运,永远不变,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不满。
  6. “亦与之为无町畦”:也要与它一起,没有界限,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接受。
  7. “我佛天亲魔眷属”:我佛慈悲,天上的亲人和魔界的眷属,比喻各种复杂的情感和关系。
  8. “一时撒手劫僧祗”:一时之间,全都放手,劫难中的僧侣,表达了诗人对死亡的平静接受。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多次使用比喻,如“柳花”比喻诗人自己,“萍末”比喻偶然的相遇,“化泥”比喻死亡,“堕水”比喻分离。
  • 拟人:诗中将柳花和浮萍拟人化,赋予它们情感和命运。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化泥方是聚,堕水尚成离”,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命运的感慨和对死亡的接受。诗人通过对柳花和浮萍的比喻,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疑惑和不解,对死亡的接受,以及对分离的无奈。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死亡的哲学态度。

意象分析:

  • 柳花:比喻诗人自己,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疑惑和不解。
  • 萍末:比喻偶然的相遇,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
  • 化泥:比喻死亡,表达了诗人对死亡的接受。
  • 堕水:比喻分离,表达了诗人对分离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柳花”比喻什么? A. 诗人自己 B. 浮萍 C. 泥土 D. 水 答案:A

  2. 诗中的“化泥”比喻什么? A. 死亡 B. 分离 C. 相遇 D. 命运 答案:A

  3. 诗中的“堕水”比喻什么? A. 死亡 B. 分离 C. 相遇 D. 命运 答案:B

  4. 诗中的“天亲魔眷属”比喻什么? A. 复杂的情感和关系 B. 死亡 C. 分离 D. 命运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谭嗣同的其他诗作,如《狱中题壁》、《有感》等,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思想。
  • 其他维新派人士的诗作,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等,可以对比不同诗人的思想和风格。

诗词对比:

  • 与谭嗣同同时期的诗人,如黄遵宪的《己亥杂诗》等,可以对比不同诗人在同一历史背景下的思想和风格。
  • 与谭嗣同不同历史时期的诗人,如杜甫的《春望》等,可以对比不同历史时期诗人的思想和风格。

参考资料:

  • 《谭嗣同全集》
  • 《中国近代文学史》
  • 《中国近代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芳树 短歌行 次韵和石末公七月十五夜月蚀诗 北风行 神祠曲 绝句漫兴十一首 其九 竹枝歌(三首) 送金华何生还乡觐士 题王元章梅花图 感怀(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嘴短 吹毛索垢 方趾圆颅 愁眉啼妆 四点底的字 彑字旁的字 包含娶的词语有哪些 人伦并处 灯烛辉煌 朱结尾的成语 橘林 羣流 靣字旁的字 韭字旁的字 不劣方头 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火字旁的字 从中斡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