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蝶恋花》

时间: 2025-08-09 21:45:22

诗句

庭院深深深几许。

处处人家,尽日飞香絮。

目断平芜西去路。

迢迢此恨无重数。

一片江山从付与。

啼鴂声声,红入斜阳苦。

剩有空枝教折取。

尊前莫唱黄金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21:45:22

原文展示:

庭院深深深几许。处处人家,尽日飞香絮。
目断平芜西去路。迢迢此恨无重数。
一片江山从付与。啼鴂声声,红入斜阳苦。
剩有空枝教折取。尊前莫唱黄金缕。

白话文翻译: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少层。处处都是人家,整天飘散着香絮。
目光所及,平坦的田野通向西方的路。心中这份无尽的遗憾,真是数不胜数。
一片江山已经全部拱手相让。啼叫的杜鹃声声入耳,红霞映衬着斜阳,令人感到苦涩。
剩下的空枝只好让人去折取。酒杯前不要再唱那“黄金缕”的曲子了。

注释:

  • 庭院: 指的是院落,象征着宁静的生活环境。
  • 香絮: 指的是飘散的花香,寓意美好的时光。
  • 目断平芜: “目断”意为目光所及的地方,“平芜”指的是平坦的田野,表达了对远方道路的向往。
  • 迢迢: 意思是远且长,形容心中的忧伤无尽无休。
  • 江山: 指国家和大地,这里用以比喻个人的牺牲。
  • 啼鴂声声: 杜鹃的叫声,常常用来暗指离别或哀伤。
  • 黄金缕: 是一种古代的歌谣,象征着美好但却令人感伤的事物。

典故解析:

该诗中涉及的“黄金缕”出自《红楼梦》,是贾宝玉所唱的一首曲子,表达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思亮,近代著名诗人,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他的诗作多以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为题材,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感到迷惘,通过描绘庭院的宁静与外界的纷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的怀念。

诗歌鉴赏:

《蝶恋花》这首词运用了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切思考。开头“庭院深深深几许”一句,既描绘出一个幽静而深邃的环境,也暗示出作者内心的孤寂与迷惘。接着,通过“处处人家,尽日飞香絮”,展示了生活的美好与温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目断平芜西去路”则透露出一种无奈,作者的目光所及的平坦道路似乎无法带走他内心的重负,反而加深了对于失去的痛苦感受。紧接着,诗中提到“江山从付与”,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和牺牲,进一步强化了情感的沉重。

“啼鴂声声,红入斜阳苦”一句,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杜鹃的啼叫声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哀伤,而夕阳的红霞又带来一种无尽的苦楚。最后一句“尊前莫唱黄金缕”,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告别,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庭院深深深几许

    • 描绘一个幽静的庭院,给人一种深邃之感,暗示内心的孤寂。
  2. 处处人家,尽日飞香絮

    • 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形成对比。
  3. 目断平芜西去路

    • 表达对远方的向往,目光所及的田野让人感到一种无尽的忧伤。
  4. 迢迢此恨无重数

    • 心中的遗憾无穷无尽,重数之感让人倍感沉重。
  5. 一片江山从付与

    • 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与牺牲。
  6. 啼鴂声声,红入斜阳苦

    • 自然的声音和夕阳的色彩交织着,表现出离别的痛苦。
  7. 剩有空枝教折取

    • 仅剩的空枝让人感到遗憾,象征着失去的美好。
  8. 尊前莫唱黄金缕

    • 对美好往昔的告别,表达出一种无奈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 “江山”不仅指土地,还暗指心灵的牺牲。
  • 拟人: “啼鴂声声”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使得语言更为优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对个人命运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情感基调沉重而又富有诗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庭院: 象征宁静但孤寂的内心世界。
  • 香絮: 代表美好与温馨的生活。
  • 杜鹃: 传统上象征离别与哀伤。
  • 红霞: 自然的美丽与无尽的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金缕”是用来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时光
    • B. 失去的爱情
    • C. 个人的牺牲
    • D. 自然的声音
  2. “目断平芜西去路”中的“目断”是什么意思?

    • A. 眼睛受伤
    • B. 目光所及
    • C. 目光模糊
    • D. 目光坚定
  3. 诗中的“啼鴂声声”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离别的痛苦
    • C. 自然的宁静
    • D. 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歌: 探讨生活的美好与苦涩。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表达对往昔的怀念与无奈。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但情感更为激昂。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蝶恋花》这首诗的情感和意象,更好地把握诗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查询

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 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蜀城哭台州乐安少府 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 小园纳凉即事 夜发三泉即事 晓济胶川南入密界 饯唐州高使君赴任 饯郢州李使君 和杜主簿春日有所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王室鞅掌 以身作则 市屠 采字头的字 包含跑的词语有哪些 兼权熟计 王字旁的字 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石栏干 尣字旁的字 束手就困 豆字旁的字 向方 镸字旁的字 哺结尾的成语 偷声细气 倾巢而出 武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