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3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32:50
永遇乐
作者: 王吉昌 〔元代〕
机括独行,犹然形累,庄严神正。
诸漏牢封,万缘齐剪,豁达开心镜。
禅关打破,壶春深入,万象拱环七政。
天河转月窟光飞,低衬碧霄相映。
纯阳束体,瑞云高卧,轻清拂面风劲。
欢乐无涯,变通难约,时复狂歌咏。
笙簧缭绕,雷霆鼓润,做弄木童馀庆。
冥冥证一点圆空,至清至静。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人独自漫游于世间,他的形象虽被世俗所累,但内心依然庄重和正直。所有的烦恼都被封锁,万般缘分也都剪断,心中豁达开朗,仿佛一面明镜。禅宗的境界被打破,春天的气息深入骨髓,万物都围绕着七大行星运转。银河转动,月光如飞,低处的水面与蓝天相映成趣。纯阳的气息包裹身体,瑞云在高处安卧,轻风拂面,让人感到清新舒畅。快乐无边无际,却难以约束,时常会引发狂歌畅吟。笙箫伴奏,雷声如鼓,玩弄着木童的余庆。冥冥中,心中证得一丝圆融空灵,内心至清至静。
王吉昌是元代的一位词人,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他的作品多以哲理与自然为主题,常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永遇乐》产生于王吉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他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内心平静与自由的追求。
这首《永遇乐》以其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词人对于生活的独特见解。开头部分,词人以“机括独行”引入,强调了内心的独立与主宰,虽然外在环境可能让他感到累赘,但内心的庄重与正直依然存在。接着,词中提到的“诸漏牢封,万缘齐剪”,揭示了对烦恼的超脱与归隐之心,体现了深厚的禅宗思想。
词句“天河转月窟光飞,低衬碧霄相映”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意象不仅是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也是对内心宁静的向往。这种体悟在后文中继续深化,面对“欢乐无涯,变通难约”的情感,词人表现出对自由与狂热的追求。
整首词的最后部分,“冥冥证一点圆空,至清至静”,则是对内心境界的赞美。词人最终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地,令人感到一种心灵的解脱与宁静。
整首词通过对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超脱,强调了内心的自由与快乐。
《永遇乐》的作者是谁?
“欢乐无涯,变通难约” 这句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天河”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