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下直闻蝉》

时间: 2025-05-07 06:17:55

诗句

本以清高者,而来紫禁中。

质轻惟受露,声远不因风。

漫忆林阴静,偏依殿角崇。

莫嫌幽趣少,歊暑听全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7:55

原文展示:

下直闻蝉 ——沈初〔清代〕

本以清高者,而来紫禁中。
质轻惟受露,声远不因风。
漫忆林阴静,偏依殿角崇。
莫嫌幽趣少,歊暑听全空。

白话文翻译:

这本是清高的蝉,却来到紫禁城中。
它的身躯轻盈,只在露水中滋润,发出的声音远响却不因风而起。
我随意回忆那林间阴凉,偏偏依赖这殿宇的高耸。
不要嫌弃幽雅的趣味少,夏日的炎热中听它鸣叫,寂静无声。

注释

  • 清高者:指蝉,象征清白高洁的品格。
  • 紫禁中:指紫禁城,古代皇宫。
  • 质轻惟受露:蝉体轻盈,主要依赖露水生存。
  • 声远不因风:蝉的鸣叫悠扬,无需风助。
  • 漫忆林阴静:随意回忆林间的宁静。
  • 偏依殿角崇:依靠高大的殿宇。
  • 莫嫌幽趣少:不要抱怨幽雅的趣味少。
  • 歊暑听全空:在炎热的夏天,倾听它的鸣叫,周围一片寂静。

典故解析

  • 蝉鸣:在中国文化中,蝉被视为高洁的象征,常被文人用来表达隐士的情怀。
  • 紫禁城:明清两代的皇宫,象征权力与威严,与蝉的清高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沈初生于清代,诗风清新脱俗,注重表现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游历紫禁城时写成,反映了他对清高理想与现实环境之间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蝉的视角,揭示了作者对清高与世俗之间矛盾的思考。开篇以蝉自比,强调其清高的品格,然而却身处权力的中心——紫禁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中蝉的声音“远不因风”,表现出它的独特与脱俗,象征着一种不依附于外界的独立精神。作者回忆林阴的静谧,表明对自然的怀念,反映出对内心宁静的渴望。最后一句“莫嫌幽趣少”,则是一种对生活中孤独与寂寞的接受,强调在炎热的暑天,仍能在空旷中找到一丝幽雅的乐趣。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眷恋,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具有深刻的内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本以清高者,而来紫禁中:蝉本是清高的象征,却来到这权力的中心,体现出世俗环境对理想的压迫。
    • 质轻惟受露,声远不因风:蝉的轻盈与独立,强调其不依赖外界的特质。
    • 漫忆林阴静,偏依殿角崇:回忆林间的宁静,反映出对自然环境的向往。
    • 莫嫌幽趣少,歊暑听全空:接受孤独与寂静,体现出内心的平和。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蝉比作清高的理想,表达人生的追求。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反映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具有哲理性。

意象分析

  • :象征高洁与独立,反映出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 紫禁城:权力的象征,暗示世俗环境对清高理想的压制。
  • 林阴:自然的象征,代表宁静与内心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蝉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高洁
    • B. 世俗
    • C. 权力
    • D. 暴躁
  2. 诗中提到的“紫禁中”指的是哪里?

    • A. 自然
    • B. 皇宫
    • C. 山林
    • D. 学校
  3. “莫嫌幽趣少”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接受
    • C. 绝望
    • D. 喜悦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夜泊牛渚怀古》李白,这首诗同样表达了对清高理想的追求。

  •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描绘了壮阔的夜景与历史的沉思,两者都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蝉与理想》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晴自云门归三山 次韵李季章参政哭其夫人 追感往事 去新春才旬余霁色可爱 枕上 初夏野兴三首 其三 感事六言 归兴 初夏杂兴六首 其二 自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咸感 判命 瓜字旁的字 迸断 秦规 月字旁的字 贸乱 迎门请盗 包含榨的词语有哪些 艸字旁的字 祁奚之荐 临别赠言 理不胜辞 酉字旁的字 耳字旁的字 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花枝招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