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11: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1:59
《九日谩兴二首 其二》
矫矫云间鹄,悠悠溪上鸥。
芦花两岸雪,枫叶一江秋。
客路从飘泊,浮生任去留。
几时将凤管,拂袖过瀛洲。
在高高的云间,飞翔着白鹤;在悠闲的溪水上,鸥鸟自在翱翔。
岸边的芦花如同雪花般洁白,枫树的红叶映衬着一江的秋色。
我在漂泊的旅途中,生活随意而去,任由命运摆布。
何时才能拿起凤管,轻拂衣袖,游过亘古的瀛洲?
作者介绍:周巽,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以抒情见长,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重阳节(九月九日),在这个节日,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时人对逍遥境界的追求。
《九日谩兴二首 其二》是周巽对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通过“矫矫云间鹄,悠悠溪上鸥”描绘了高洁的白鹤与悠然自得的鸥鸟,传达出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接着,诗人用“芦花两岸雪,枫叶一江秋”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芦花如雪,枫叶如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营造出既清冷又热烈的秋日氛围。
在后半部分,诗人转向自己的内心独白,“客路从飘泊,浮生任去留”,表达了对自身漂泊生活的无奈与感慨,透出一丝孤独与无助。最后一句“几时将凤管,拂袖过瀛洲”更是引人深思,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希望能像仙人一样,悠然自得地游历在理想的世界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邃的人生感悟,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态度的结合,表达了对自由、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漂泊人生的感慨,体现出一种既向往又无奈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矫矫云间鹄”描绘的是哪种鸟?
A. 鸭子
B. 白鹤
C. 麻雀
“芦花两岸雪”中的“雪”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真正的雪
B. 芦花的颜色
C. 冰冻的河流
诗人对“浮生任去留”的态度是?
A. 积极追求
B. 无奈接受
C. 幸福享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周巽的诗更加强调对生活的无奈与理想的渴望,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沉静与内心的宁静。两首诗都展现了深刻的自然描写,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