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1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16:50
垆头作伴未应归,乍立轻盈怯力微。
不逐襄王成短梦,空教蒙叟换轻衣。
名高花圃疑乌足,香度星垣侍紫薇。
杨柳不须吹玉笛,芳华留取弄馀菲。
在酒垆边的伙伴还不应该回去,刚站立时轻盈得让我感到些许怯弱。
并不是追逐襄王的短暂梦境,反而让老翁徒然换了轻薄的衣服。
名声显赫的花园里,我疑惑是否有乌鸦的足迹,香气飘散到星空之下,侍奉着紫薇花。
杨柳树下不需要吹奏玉笛,芳华留取在这儿嬉戏、玩弄那些余香。
"不逐襄王成短梦"中的“襄王”可能指的是历史人物襄王,象征着追求的理想与美好;而“蒙叟”则可能是指生活中的长者,象征着智慧与沉稳。两者的对比反映了人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释今无,明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细腻,常以花鸟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作于重阳节(九日),作者借用蝴蝶花的意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感慨,体现出节日的愉悦气氛与个人的情感交织。
这首诗以轻盈的笔触描绘了蝴蝶花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柔情。开头通过“垆头作伴未应归”勾画出一种轻松却又略带惆怅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舍。接着,通过“不逐襄王成短梦”,诗人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表现得淋漓尽致,暗示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却又难以实现的无奈。
而“名高花圃疑乌足,香度星垣侍紫薇”更是突显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花香飘散,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最后一句“杨柳不须吹玉笛,芳华留取弄馀菲”,则是诗人对生活的一种豁达态度,认为无需借助外物来修饰自己的生活,真正的美好在于对生活的享受。
整首诗在意境上兼具清新与幽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垆头作伴未应归:
乍立轻盈怯力微:
不逐襄王成短梦:
空教蒙叟换轻衣:
名高花圃疑乌足:
香度星垣侍紫薇:
杨柳不须吹玉笛:
芳华留取弄馀菲:
整首诗歌围绕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理想的反思,表达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强调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珍惜当前的美好。
“垆头作伴未应归”中的“垆头”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襄王”象征着什么?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王维通过山水之景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对人生的思索,而释今无则通过花的意象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二者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