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2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22:26
清平乐 和李御史春寒
日长亭馆。尚问寒深浅。
底事今年花信晚。
柳外东风未软。
韶光已近春分。
小桃犹霜痕。
天意因怜病起,
故教迟吐清芬。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气息,日子渐长,亭馆旁的寒意依旧,似乎在询问这寒冷的深浅程度。今年的花信为何来得如此晚?柳树外的东风仍然不够温暖。春天的时光已近春分,但小桃树上仍留有霜痕。天意似乎怜悯那些因病而弱的人,因此让花朵迟迟未能绽放出清香。
本诗体现了春天的迟到和自然变化的无常,暗含了对人间病苦的同情。诗中提到的“花信”可以追溯到古时对春花开放时节的重视,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敏感。
张野,元代诗人,生于元朝末年,经历了社会动荡,文学风格受到了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他的诗歌多以清新自然和人情世故为主题。
这首诗作于春寒时节,表面描写的是大自然的变化,实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春天的期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脆弱的思考。
《清平乐 和李御史春寒》通过描绘春寒时节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诗中“日长亭馆”展现了春天日照渐长的景象,接下来的“尚问寒深浅”则透出一种对寒冷的思考,似乎是在探寻春天何时真正来临。这种对比不仅增添了诗的层次感,也使得读者感受到一种焦急的期待。
接着“底事今年花信晚”,诗人表现出对春天花信来迟的困惑与无奈,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深刻影响。紧接着的“柳外东风未软”,柳树的生机与东风的温暖未至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深了春寒的氛围。
“韶光已近春分”则指明了季节的转换,然而“小桃犹霜痕”却让人感受到春的迟疑与脆弱,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最后两句“天意因怜病起,故教迟吐清芬”则揭示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思考,表现出对病弱人群的同情,认为春天的迟到是天意使然,反映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春寒的迟到,反映了对生命无常与自然变化的思考,表达了对病弱者的同情与关怀。
诗中提到的“日长亭馆”意指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亭馆的建筑
C. 春天日照时间的延长
“底事今年花信晚”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春天
B. 对花开迟到的困惑
C. 对寒冷的怨恨
诗中提到的“小桃犹霜痕”暗示了什么?
A. 春天已经到来
B. 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C. 热情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