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0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05:12
归园田居·其六
作者:陶渊明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这一首诗描写了作者在乡间耕作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忙的厌倦。诗中提到,东边的田地里种满了秧苗,虽然在辛勤劳作中感到疲倦,但喝上一杯浊酒也能让人感到舒服。傍晚时分,推着柴车回家,路暗光线渐弱,归来的人遥望着炊烟升起,孩子们在门口等候。有人问我,你究竟在忙些什么,人生百年总是要操劳,只希望桑树和麻田长得好,蚕宝宝能顺利织出丝绸。我的心境就是这样,走在小路上,期待着丰收的三种利益。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渊明,号靖节,东晋时期著名诗人。他以田园诗闻名,作品多描绘乡村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政治的失望。陶渊明的诗风清新脱俗,情感真挚,深受后人推崇。
陶渊明在仕官生涯中屡遭挫折,最终选择归隐田园,创作了大量田园诗,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这首《归园田居·其六》正是他在田园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满足。
《归园田居·其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陶渊明理想的田园生活。诗中所描绘的种田场景,充满了自然的生机与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生活在东皋的种苗,象征着勤劳与希望,尽管忙碌于农田的耕作,但诗人却以浊酒自适,显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这种对农耕生活的热爱,与他对世俗官场的失望形成鲜明对比。
傍晚时分,归人望着升起的炊烟,勾勒出一种温暖的家庭氛围,孩子在门口等待,体现了诗人对家庭的关怀与期待。最后的问句反映出人生的无奈,虽有辛劳与困顿,但他更希望能丰收桑麻,过上理想的生活。整首诗不仅抒发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赞美,更深入探讨了生活的意义。
整首诗歌表达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世俗繁忙的反思,以及对家庭温暖的向往。诗人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体现了他追求简单而真实的生活态度。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的情景,也传达了陶渊明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中“种苗在东皋”中的“东皋”指的是哪里?
A. 西边的田野
B. 东边的田野
C. 南边的山丘
D. 北边的河流
诗人通过哪种方式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A. 描述繁忙的城市生活
B. 描绘宁静的自然景象
C. 讲述官场的斗争
D. 叙述个人的悲伤
诗中提到的“浊酒”象征着什么?
A. 富贵生活
B. 劳作的疲倦
C. 诗人的洒脱与安慰
D. 家庭的和睦
以上内容为对《归园田居·其六》的全面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