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2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28:44
咏三良
作者:陶渊明 〔魏晋〕
弹冠乘通津,但惧时我遗。
服勤尽岁月,常恐功愈微。
忠情谬获露,遂为君所私。
出则陪文舆,人必侍丹帷。
箴规响已从,计议初无亏。
一朝长逝后,愿言同此归。
厚恩固难忘,君命安可违!
临穴罔惟疑,投义志攸希。
荆棘笼高坟,黄鸟声正悲。
良人不可赎,泫然沾我衣。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三位良友的敬仰与怀念。他们曾经在世时,自己虽身处高位,却常常担忧自己会被遗忘。虽然辛勤工作,却总觉得自己的功绩微不足道。尽管自己对君主忠心耿耿,但最终却被私人情感所困扰。出门时总是陪伴着文人雅士,必然会有人侍奉在身边。遵循的规矩已经形成,计策的初衷也并没有错。然而,当自己一朝长逝之后,希望能同这些朋友一同归去。对厚重的恩情难以忘怀,君主的命令又怎么能违背呢?在临近墓穴时,内心充满疑虑,投向义气的志向似乎渺茫。荆棘覆盖着高坟,黄鸟哀鸣声声入耳。良友无法再赎回,泪水打湿了我的衣裳。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隐士。他的诗歌以表现田园生活、抒发个人情感见长,强调自然与人性和谐,作品具有朴素和深邃的特点。
《咏三良》创作于陶渊明隐居后期,诗中表达了对于生死、友情的深切思考。作为一位隐士,陶渊明在仕途上经历了许多波折,对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人际关系有着独特的见解。
《咏三良》是一首深情的怀友之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对友人的怀念与敬仰。整首诗采用了抒情的手法,情感真挚而深沉。首先,诗中反复提到对时光流逝的惧怕,体现出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其次,诗人在表达忠诚时,虽然身处高位,却感到自己的功绩微不足道,这种谦卑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个人价值的反思。诗中提到的“荆棘笼高坟,黄鸟声正悲”,则通过对死亡的描绘,传达了对友人逝去的无尽哀伤与惋惜。这种情感不仅是对友人的追忆,更是对人生命运的感慨,生死离别,难以割舍,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三位良友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诗中的情感真挚而细腻,反映出陶渊明对人生与死亡的深刻思考。
选择题:诗人担心自己被遗忘的原因是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荆棘笼高坟,黄鸟声正悲”表达了对_____的哀伤。
判断题:陶渊明在诗中表现出对君主的强烈反感。 (对/错)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陶渊明的《咏三良》更多展现了对友情的细腻描写和对生命的惆怅,而李白则表现出更为豪放的情感。两者在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