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2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1:57
浪淘沙 深宵不寐,用南唐后主韵
作者: 刘三 〔近代〕
江水忒潺潺。月已阑珊。春残犹作十分寒。
纵有糟床能葬我,总是无欢。容易又更阑。
衾拥如山。欲成好梦者般难。
闲杀一双金翅蝶,流转花间。
江水流得太缓慢,月光已经淡薄。春天已经过去,却依然感到十分寒冷。
即使有那糟烂的床能让我安息,但心中仍然没有一丝欢愉。
容易又到了深夜,床被像山一样厚重。
想要做个好梦却是这么困难。
闲来无事,看到一对金翅的蝴蝶在花间飞舞。
本诗中提到的“月已阑珊”可联系到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月亮意象,月亮常常象征着孤独和思念。而“糟床”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苦闷的无奈感,此意象在古诗中也屡见不鲜。
作者介绍:刘三,近代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多描绘情感和自然景色,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深夜,表现诗人在孤独时的抒怀,体现了对春天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这首《浪淘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篇以“江水忒潺潺”入手,水声潺潺,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忧伤的氛围,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月已阑珊”进一步强化了夜的寂静与孤独,月亮的光辉已经微弱,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短暂。
“春残犹作十分寒”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以及春天已逝的惋惜,余寒未尽,给人带来了一种凄凉的感受。“纵有糟床能葬我,总是无欢”则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纵使可以安息,心中依然无欢,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迷惘与失落。
最后两句“闲杀一双金翅蝶,流转花间”,则通过蝴蝶的自由飞舞,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与前文的沉重形成对比,留下了一个美好的意象,似乎在提醒人们即便生活艰难,也要寻找生活中的美好。这种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充满了层次感与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江水忒潺潺”表达了什么情感?
“月已阑珊”中的“阑珊”指的是什么?
“欲成好梦者般难”中,诗人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