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3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33:29
飞豹行
作者: 王恽 〔元代〕
二年幽陵阅丘甲,
诏遣谋臣连夜发。
春蒐秋狝是寻常,
况复军容从猎法。
一声画鼓肃霜威,
千骑平岗捲晴雪。
长围渐合汤山东,
两翼闪闪牙旗红。
飞鹰走犬汉人事,
以豹取兽何其雄。
马蹄蹴麋歘左兴,
赤绦撤镞惊龙腾。
锦云一纵飞尘起,
三军耳后秋风生。
豹虽逸才不自惜,
雨血风毛摧大敌。
风烟惨淡晚归来,
思君更上单于台。
血埋万甲战方锐,
爪牙正藉方刚才。
古人以鹿喻天下,
得失中间系真假。
元戎兹猎似开先,
我作车攻补周雅。
大笑南朝曹景宗,
夸猎空惊弦霹雳。
何曾梦见北方强,
竟堕闭车甘偃息。
扬鞭回首汉家营,
一点枪缨野烟碧。
这首诗描绘了元代猎豹的壮观场面,表现了军事与狩猎的紧密关系。开篇提到两年间在幽陵巡视军队,随后皇帝下令派遣谋臣夜间出发。春秋狩猎是常事,更何况军队也按照狩猎的规矩来训练。接着,画鼓声震,严肃了军容,千骑如雪般平岗驰骋。长围逐渐合拢,旗帜在两侧闪耀。飞鹰与猎犬的身影象征着汉朝的英雄气概,豹的捕获显得格外雄壮。马蹄蹬踏着麋鹿,箭矢如赤绦般飞舞,惊动了空中的龙。锦缎般的云彩飞扬,扬起尘土,三军在耳后感受到阵阵秋风。尽管猎豹勇猛却也不自惜,战斗中雨血风毛,敌人受到重创。归来时,风烟惨淡,思念的情绪更是上升到单于台。血埋战甲,战斗中的精神依然锐利。古人以鹿象征天下,得失在真假之间摇摆。如今的元军狩猎如同开战,我的车马战斗如周雅所述。嘲笑南朝的曹景宗,夸耀狩猎的空前绝后。难道曾梦见北方的强盛,结果却沦落到被封闭的车中安息。最后扬鞭回首,汉家的营地在野烟碧中映现。
作者介绍:王恽,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擅长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强盛的军事时期,诗中表达了对猎豹的崇敬与对战争的思考,反映了时代的特征以及诗人对军事与狩猎的热爱。
《飞豹行》是一首集军事与狩猎于一体的诗作,展现了元代社会的武力与威严。诗篇开头对军队巡视的描绘,展现了统治者对国防的重视。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狩猎场景与军事征战紧密结合,展现了古人对武勇的崇拜和对自然的敬畏。
全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飞鹰、猎犬与豹的意象交织,形成了一个充满力量和动感的画面。诗中不仅描绘了猎豹的雄姿,也寄托了诗人对英雄气概的向往。这种对猎豹的赞美,映射出国家强盛的信念。同时,诗中提及的古人与鹿的比喻,揭示了得失之间的哲理,令人深思。
结尾部分,诗人回首汉家营地,带着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考,情感深邃而复杂。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描绘猎豹的诗,更是对历史、战争与人性的深刻反思,展示了诗人广阔的视野与深邃的思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猎豹的描绘,反映了军事的威严与狩猎的豪情。诗人通过对战争与自然的思考,表达了对勇气与力量的追求,以及对历史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飞豹行》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春蒐秋狝”主要指什么?
诗中“血埋万甲战方锐”意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