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3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35:35
迎谒次妫野,将为旦夕间。
尚馀百里远,却得三日闲。
追陪玉堂翁,清游指仙山。
穷秋草木尽,诸峰惨无颜。
两崖蓄馀暖,岩树如春妍。
洞口疑有光,望中已欣然。
始至觉夷旷,稍深更幽宽。
山英喜客来,夜雨濯翠鬟。
层峦与叠巘,供我拄笏看。
云封石上钵,玉漱山腰泉。
灌溉滋树艺,一脉穷湾环。
西台颇峻绝,两折跻其巅。
诗翁见精健,登顿不作难。
䃲礴凛莫留,松风吹袂寒。
降阿集晴疏,高谈渺孤攀。
山荒苦无称,似待新诗传。
诸君垂橐来,稛载风烟还。
因公得胜赏,此诗其可缓。
但恐云霞举,暮景去犹悭。
我非桓野王,今识东山安。
我在妫野迎接您,将在早晚之间相聚。
虽然还有百里路程,却得三天的闲暇。
追随玉堂的老翁,清游指向仙山。
秋天已经到了,草木已是凋零,
诸峰失去了生机,显得惨淡无色。
两侧的山崖仍存温暖,岩石上的树木如春般妍丽。
洞口似乎有光亮,远望中我已感到欢喜。
刚到这里感到宽阔,深入后更显幽深。
山中的英俊人物喜迎客来,
夜雨中洗涤着翠绿的发髻。
层层的山峦与叠叠的岩石,
供我支着手杖静静欣赏。
云遮住石上的水钵,山腰间流淌着玉般清泉。
滋润树木的艺术,环绕着山湾流淌。
西台高耸入云,攀登到山巅须费周折。
文人诗翁见我精神矍铄,
攀登起来并不觉得困难。
狂风凛冽,不肯停留,松风吹拂着衣袂寒冷。
降阿山上阳光明媚,谈论远方的高论。
这荒凉的山中难以称颂,似乎在等待新诗的传颂。
众人携带书囊而来,
载着风烟归去。
因公得胜的赏赐,此诗也可缓缓吟诵。
但我担心云霞升起,
傍晚的景色消失太快。
我并非桓温,今才识得东山的安宁。
王恽,元代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脱俗。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该诗创作于一场山水游览中,表现了作者在游玩时的所见所感,结合了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游妫川水谷太玄道宫》是一首描绘山水游览的古诗,诗中充满了自然的美景与诗人内心的感悟。作者以清新典雅的语言,描绘了妫川的山水风光以及与友人共游的愉悦。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渗透出一种宁静与悠远的情感。
诗中“穷秋草木尽,诸峰惨无颜”一句,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凋零,反衬出后面的“岩树如春妍”,表现出一种生命的坚韧与美丽。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山中游玩的畅快心境,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通过“供我拄笏看”的句子,诗人表现出对山水之美的陶醉与享受。
诗的最后几句,诗人表达了对新诗传承的期待,同时又以“我非桓野王”自谦,表明自己并非名士,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却是毋庸置疑的。
通过此诗,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自然的美,更能体会到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艺术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妫川的自然风光,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个人的闲适心境和对高雅生活的向往。诗人既表达了对秋冬凋零的思虑,也流露出对新诗传承的期待,反映了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的自然背景,也承载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哲思。
诗中提到的“玉堂翁”是谁的象征?
“穷秋草木尽”表达了什么意境?
诗中提到的“我非桓野王”意在表达什么?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王恽在描写自然时,融入了更多的个人情感和与友人相聚的愉悦,形成了独特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