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增田涉君归国 》

时间: 2025-05-07 06:17:56

诗句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7:56

原文展示: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白话文翻译:

这时的扶桑正是秋天最美的时光,枫叶像红色的丹霞一样映照着初秋的寒意。可是我却折下一枝垂杨来送别归国的朋友,心中随着东风的船桨,一同回忆那美好的往昔岁月。

注释:

  • 扶桑:指代日本或东海岸的树木,常用来象征美好的地方。
  • 秋光:秋天的光景,意味着景色的宜人。
  • 枫叶如丹:枫叶变红,形容秋天的色彩。
  • 垂杨:垂柳,象征柔情和离别。
  • 归客:回国的朋友。
  • 东棹:船的桨,表明归航的方向。

典故解析:

  • 扶桑:在古代文学中,扶桑常是理想国度的象征,传说中的神树,寓意美好的归宿。
  • 华年:意指辉煌的往昔,常用于怀念青春的美好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近代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主张用文学推动社会变革,风格鲜明。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鲁迅留学归国后,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深刻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优美的秋色背景中,蕴含了鲁迅对友人的深情祝福以及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开篇以“扶桑正是秋光好”引入,描绘了秋天的美好与宁静,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环境。接着以鲜红的枫叶与初寒的气息构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营造出一种既温暖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折柳送别是古今中外常见的习俗,鲁迅借此表达了对归客的依依不舍和对过往的思考。最后一句“心随东棹忆华年”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体现了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惆怅。这首诗不仅仅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也折射出鲁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柔情与敏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扶桑正是秋光好:表达了当下的美好时光,带有一种对自然的赞美。
    • 枫叶如丹照嫩寒:通过比喻描绘出秋天的色彩,增强了季节的氛围。
    • 却折垂杨送归客:描述了送别的情景,折柳象征离别之情。
    • 心随东棹忆华年:表现了发自内心的怀念,展现了一种对友人和过去时光的深情回忆。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枫叶比作丹,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美。
    • 拟人:将心情与船桨相连,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离别与怀旧的主题,表达了鲁迅对故人的祝福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了他内心的柔情与思考。

意象分析:

  • 扶桑:象征着美好的归宿,代表着理想。
  • 枫叶:象征着秋天的成熟与变化,常伴随离别的情感。
  • 垂杨:代表着柔情与惜别之情,表现出诗人的细腻情感。
  • 东棹:象征着归途,暗示着离别与未来的方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扶桑”主要指代哪个地方?

    • A. 中国
    • B. 日本
    • C. 韩国
      答案:B
  2. “心随东棹忆华年”中“东棹”象征什么?

    • A. 归途
    • B. 青春
    • C. 离别
      答案:A
  3. 诗中用什么自然现象来描绘秋天的美好?

    • A. 雪
    • B. 枫叶
    • C. 细雨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 鲁迅的《送增田涉君归国》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者都表现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但鲁迅的作品更多地渗透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而王勃则侧重于对未来的期望与祝福。

参考资料:

  • 《鲁迅全集》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鲁迅诗词研究》

相关查询

中秋近愿晴 暮春始闻雷 咏史上·景帝 孟子·私淑 劝学 次答熊去非七夕遇雨见候 其一 孟子·舜大孝 乙巳邵武建宁夜坐书呈诸公 野步十首 孟子·天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醉墨淋漓 女字旁的字 领结尾的成语 奇峻 败兴而归 聿字旁的字 出云入泥 传令 识职 音字旁的字 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席开头的成语 言字旁的字 矢字旁的字 带牛佩犊 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打换 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禾黍之悲 泼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