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呐喊》 》

时间: 2025-07-26 10:47:49

诗句

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

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0:47:49

原文展示:

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

白话文翻译:

用文字编织出文网,以此来抗拒世俗的情感。积累的毁谤可以消磨骨骼,最终只留下纸上的声音。

注释:

  • 弄文:指的是玩弄文字。
  • 罹文网:陷入文字的网中,指被文字所束缚。
  • 抗世:对抗世俗的压力或要求。
  • 违世情:与世俗情感相悖,反映出一种反叛的姿态。
  • 积毁可销骨:长时间的毁谤和诋毁能够消磨一个人的精神和意志。
  • 空留纸上声:最终只留存于纸上的言语,暗指空洞无物。

典故解析:

鲁迅的《呐喊》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体现了对中国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体命运的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呐喊”象征着对不公的抗争和对人的拯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复杂,风格独特,具有强烈的批判性。

创作背景:

《呐喊》是鲁迅的重要作品,创作于20世纪初,正值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鲁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和对个体命运的关注。

诗歌鉴赏:

鲁迅在《呐喊》中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揭示了文字的力量与无奈。首句“弄文罹文网”表明了文学创作的复杂性与陷阱,作者在文字中挣扎,似乎被自己的创作所缠绕。接着“抗世违世情”更是强调了文学与社会之间的矛盾,鲁迅以个人的写作对抗社会的压迫,这种反叛的姿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显重要。后两句“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则是对言论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尽管文字能够传达情感与思想,但在社会的压迫下,许多真理和正义却只能留存在纸上,无法真正改变现实。整首诗通过短小的篇幅,深刻地反映了鲁迅对社会与个体关系的思考,同时也展示了他对文学的深沉热爱与无奈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弄文罹文网:鲁迅表达了自己在文字创作中所遭遇的困境,似乎写作成了一种束缚。
  2. 抗世违世情:强调了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对抗精神,反映出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冲突。
  3. 积毁可销骨:长时间的诽谤和偏见有摧毁人的力量,表明人们在社会压力下的脆弱。
  4. 空留纸上声:暗示许多声音和思想无法在现实中得到回应,最终只能以文字的形式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字比作网,形象地展示了文学创作的束缚感。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象征:文字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想与情感的载体,体现了鲁迅对文字的深刻理解。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鲁迅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反思,表达了他对文字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个体命运的关怀。鲁迅通过文字呼喊出对社会不公的抗议,揭示了言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网:象征文字的复杂性和对人的束缚。
  • 世情:代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与个体的冲突。
  • 纸上声:象征着言语的无力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呐喊》中的“文网”象征什么? A. 自由
    B. 束缚
    C. 快乐
    D. 知识

  2. “积毁可销骨”意味着什么? A. 个人力量强大
    B. 毁谤会消磨人的意志
    C. 言论自由
    D. 社会的美好

  3. 诗中提到的“纸上声”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感受? A. 文字的力量
    B. 言语的空洞
    C. 书籍的重要性
    D. 个人的成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郭沫若的《女神》
  • 冰心的《在希望的田野上》

诗词对比:

鲁迅的《呐喊》和郭沫若的《女神》都在探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但鲁迅更多地强调了对社会的不满和批判,而郭沫若则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希望与追求。两者在风格和情感基调上有着显著的差异,反映了各自对社会的不同理解与态度。

参考资料:

  • 鲁迅《呐喊》及其相关研究
  • 鲁迅传记及文学评论
  • 现代文学史相关书籍

相关查询

菩萨蛮·赤阑桥尽香街直 山人劝酒 二鹊救友 黄台瓜辞 咏月 空囊 橘柚垂华实 赠内 鹦鹉曲·都门感旧 临高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止字旁的字 拂袖而起 长字旁的字 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巢倾卵破 折节下士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圆成 用字旁的字 裂裳衣疮 另巧 趓赐 厄字旁的字 尣字旁的字 懒中散 憸言 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