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踏莎行四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2 09:28:26

诗句

吹絮帘前,簸钱堂后,眼期心诺相逢骤。

别来真个远于天,当时悔不携罗袖。

月冷清宵,香消永昼,栏干花影如人瘦。

如何一月断芳尊,心情还似曾中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9:28:26

原文展示

吹絮帘前,簸钱堂后,眼期心诺相逢骤。
别来真个远于天,当时悔不携罗袖。
月冷清宵,香消永昼,栏干花影如人瘦。
如何一月断芳尊,心情还似曾中酒。

白话文翻译

在飘絮的帘子前和扇动的铜钱堂后,我期盼着与你的相遇。
自从分别,真是远隔千里,想当初真后悔没带上你那轻盈的衣袖。
月光冷清的夜晚,香气在漫长的白天中消散,栏杆上花影映照得我仿佛也变得瘦弱。
怎么一个月就断了美酒的陪伴,心情还是像曾经醉酒时那样。

注释

  • 吹絮:指春天柳絮飘飞的景象,象征柔情和轻盈。
  • 簸钱堂:这里可理解为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可能是朋友聚会的地方。
  • 相逢骤:形容期待的相遇来得突然。
  • 罗袖:指轻薄的衣袖,寓意思念的人或事。
  • 月冷清宵:描绘了一个寒冷而寂静的夜晚,增加了孤独感。
  • 香消永昼:指香气在漫长的白昼中消散,象征美好的事物易逝。
  • 栏干花影:栏杆和花影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意境。
  • 芳尊:美酒,象征着快乐和美好的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承谦(生卒年份不详),清代诗人,作品多描绘情感与自然,风格细腻而富有感情。他的诗在清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踏莎行》写于清代,正值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过往情感的追忆。诗中所流露的思念与孤独,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情绪,尤其是在离别与重逢之间的深刻体验。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离别后对故人深切的思念。开篇便以“吹絮帘前,簸钱堂后”描绘了一个温柔的春日场景,给人以生机和希望。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思念之情逐渐显露出其浓烈与哀伤。特别是“别来真个远于天”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苦的无奈与愁苦。

诗中通过“月冷清宵,香消永昼”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孤独感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栏杆上花影的细腻描绘,既有现实的景象,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萧索。最后一句“心情还似曾中酒”,不仅点明了诗人的情感状态,还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沉醉,增添了整首诗的悲凉色彩。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既有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吹絮帘前,簸钱堂后
    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期待,暗示了即将到来的相逢。

  2. 眼期心诺相逢骤
    表达了对相遇的渴望与心中的诺言,情感强烈。

  3. 别来真个远于天
    离别的距离让人感到无比的遥远,强调了思念的深切。

  4. 当时悔不携罗袖
    后悔当初没有带上轻盈的衣袖,象征着对故人的思念与不舍。

  5. 月冷清宵,香消永昼
    描绘了孤独的夜晚和消散的香气,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6. 栏干花影如人瘦
    花影映照出诗人的心境,暗示着其孤独与心情的消瘦。

  7. 如何一月断芳尊
    一个月的时间,断绝了美酒的陪伴,表现了思念的无奈。

  8. 心情还似曾中酒
    心情仍然像醉酒时那样,突出情感的复杂与深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栏干花影”比作人的瘦弱,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心境。
  • 拟人:把香气与时间结合,赋予了香气消散的情感色彩。
  • 对仗:在句式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念”这一主题,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离别带来的愁苦与对重逢的渴望,表现了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吹絮:象征轻盈与柔情。
  • 芳尊:美酒,象征快乐的时光。
  • 栏杆:象征隔离与距离。
  • 花影:意象丰富,既有美丽的外表,也传达了凋零与孤独。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情感基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细腻与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吹絮帘前”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春天
    • D. 冬天
  2. 诗中“芳尊”指代什么?

    • A. 美酒
    • B. 美人
    • C. 花朵
    • D. 诗歌
  3. 本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失落与思念
    • C. 愤怒
    • D. 安详

答案

  1. C. 春天
  2. A. 美酒
  3. B. 失落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

诗词对比

  • 史承谦李清照都表现了对离别的思念,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多地体现了女性的柔情与坚韧,而史承谦则多了一份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 初九夜对月,清感缘景,以坡韵赋之 水调歌头 桐江春泛 水调歌头 和季琳端阳值雨 水调歌头 其三 别邹讦士 水调歌头·慧风扫魔障 水调歌头 其一 题岳麓法华台 水调歌头 题范汝受小像 水调歌头 其一 论学二王法书,文字写意,用复村词韵,跋尾自嘲 水调歌头 其一 为张目寒兄题陈树人先生月桂图,在晋祠所画也 水调歌头•京口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移山填海 遏御 太阿倒持 鼻笛 包含登的词语有哪些 顾自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 韋字旁的字 鬥字旁的字 掇菁撷华 鹿字旁的字 难乎为情 鸾翅 耳字旁的字 包含篡的词语有哪些 行字旁的字 爱答不理 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