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踏莎行 题少梅所作桃源图卷》

时间: 2025-04-22 08:10:08

诗句

径曲飘红,山深蓄翠,嵯峨重见桃源地。

苦兵同是避秦人,携家漫作依刘计。

欸乃声中,瞢腾梦里,浮生别有闲滋味。

酒徒一半取封侯,扁舟我欲寻渔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8:10:08

踏莎行 题少梅所作桃源图卷

原文展示:

径曲飘红,山深蓄翠,嵯峨重见桃源地。
苦兵同是避秦人,携家漫作依刘计。
欸乃声中,瞢腾梦里,浮生别有闲滋味。
酒徒一半取封侯,扁舟我欲寻渔子。

白话文翻译:

小路弯曲,红花飘落,深山中翠绿环绕,犹如重现桃源之地。
苦难的士兵同样是为了逃避秦人的追捕,带着家人随意地依附于刘备的安排。
在清脆的歌声中,梦境飘浮,人生的浮世竟另有一番闲适的滋味。
一半的酒徒都追求封侯的荣耀,而我希望乘着小舟去寻找渔夫的生活。

注释:

  • 径曲飘红:小路弯弯,红花飘落,形容环境优美。
  • 桃源地:指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象征理想的避世之地。
  • 苦兵:指身处战争中的士兵,生活艰辛。
  • 依刘计:指依附于刘备,暗指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 欸乃声:小舟划行时发出的声响,寓意生活的闲适。
  • 寻渔子:希望过上悠闲的渔夫生活。

典故解析:

  • 桃源:出自《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描绘的一个理想世界,象征着逃避现实的宁静和美好。
  • 秦人:指秦朝的统治者,象征压迫和战争。
  • 刘计:指三国时期刘备的政权,代表着对庇护和希望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向迪琮,近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向氏的诗风清新典雅,常蕴含哲理与人生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桃源的美好与逃避现实的渴望,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踏莎行 题少梅所作桃源图卷》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词作,诗中描绘了一个如梦如幻的桃源景象,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开篇以“径曲飘红,山深蓄翠”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带给读者一种悠然自得的感受,仿佛置身于桃花源中。接着,诗人提到“苦兵同是避秦人”,引入历史背景,表现出士兵的无奈与苦痛,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动荡与战争的沉思。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欸乃声中,瞢腾梦里”描绘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浮生闲适的向往。最后,诗人以“酒徒一半取封侯,扁舟我欲寻渔子”来对比追求权利与追求生活的不同选择,表达了其对自由与闲适生活的追求。这种对比不仅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也让读者思考人生的真正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径曲飘红:描绘了小路的曲折与花瓣的飘落,传达出一种闲适的气氛。
  • 山深蓄翠:深山中绿意盎然,展现出自然的美好。
  • 嵯峨重见桃源地:重现桃源的景象,暗含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苦兵同是避秦人:士兵在战争中苦苦挣扎,表达了对乱世的无奈。
  • 携家漫作依刘计:带着家人依附于刘备,寄托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 欸乃声中:小舟的歌声,象征着生活的乐趣。
  • 瞢腾梦里:梦中恍惚,反映出诗人的渴望与追求。
  • 浮生别有闲滋味:浮生中也有别样的闲适,表现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 酒徒一半取封侯:对比酒徒追求名利,反映出不同的人生选择。
  • 扁舟我欲寻渔子:希望过上简单的渔夫生活,表达了追求自由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源比作理想生活的象征,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对仗:诗中句子的对仗工整,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欸乃声”赋予舟行以人的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历史悲剧的反思,通过对比不同的人生选择,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闲适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源:象征理想的避世之地,寓意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苦兵:象征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无奈,反映社会动荡。
  • 扁舟:代表自由与闲适的生活方式,传达诗人对渔夫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径曲飘红”所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 A. 高山流水
    • B. 小路和花瓣
    • C. 战争与苦痛
  2. 诗中的“桃源”象征什么?

    • A. 现实世界
    • B. 理想的避世之地
    • C. 战争的残酷
  3. “酒徒一半取封侯”表达了什么样的对比?

    • A. 名利与闲适
    • B. 乡村与城市
    • C. 战争与和平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向迪琮的《踏莎行》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两者均描绘了理想生活的美好,但向的诗歌更具历史感,反映了社会动荡的背景。陶渊明则更纯粹地追求自然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唐诗三百首》
  • 陶渊明《桃花源记》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百字令 和啸牧七夕韵 百字令 次前韵,和深中 百字令 流徽榭即事 百字令 水仙花 百字令《题河东君像》 百字令 谒骆文忠公祠 百字令 秋雁 百字令 百字令 裘文达诗卷 百字令 寄怀秋玉兼柬定生夫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孙中山 雾结尾的成语 包含犷的词语有哪些 入字旁的字 帝统 从长商议 山陬海噬 包含塔的词语有哪些 拘墟之见 张冠李戴 香轮宝骑 人亲 驽马十舍 畎亩下才 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马字旁的字 子字旁的字 耂字旁的字 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車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