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3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37:06
山顶上度重阳节 其二
作者: 吕师濂 〔清代〕
吴越如今霜桕肥,
炎方且得缓寒衣。
但违吾土登楼倦,
欲笑参军落帽非。
客重屠沽投臭味,
秋谁瘦健向庭闱。
东来一片伤心雁,
恐有乡书莫即飞。
在吴越地区,霜降之际,果实丰盈,
而南方此时正是需要轻装御寒的季节。
但我却因远离故土,登楼望远感到疲倦,
想笑着调侃参军的人,却发现他们的帽子掉落。
客居他乡的我,饮酒时只觉得酒香刺鼻,
在这个秋天,谁又能在庭园中体会到健壮或消瘦呢?
从东边飞来的一群大雁,带来一片伤感,
我担心没有乡里的信件能够及时飞来。
吕师濂(约1640—约1710),字君明,号惟白,清代诗人,擅长五言和七言诗。他的诗风清新典雅,常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
此诗作于重阳节,正值秋天,诗人身处异乡,感受到对故土的思念与孤独,表达了他在节日中对亲人的牵挂和对过往的回忆。
吕师濂的《山顶上度重阳节 其二》是一首充满秋意和乡愁的诗。诗中,诗人描绘了吴越地区的霜降景象,借此展现了季节的变迁与自然的丰盈。对于身处异乡的他而言,重阳节不仅是登高赏秋的日子,更是思乡之情最为浓烈的时刻。
诗的开头以“吴越如今霜桕肥”引入,生动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带来了一种丰收的喜悦。然而,转折的语气在“但违吾土登楼倦”中显现,诗人因远离故土而感到倦怠,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这种情感随着“欲笑参军落帽非”进一步深化,诗人用略带幽默的笔触,表达了对身边人的观察和对自身孤独感的反思。
“客重屠沽投臭味”一句,则将酒的气味与孤独感结合,传达出异乡生活的苦涩。最后两句“东来一片伤心雁,恐有乡书莫即飞”更是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飞来的大雁象征着思念和希望,但对乡书无法及时送达的担忧,更加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深刻的情感抒发,体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结合秋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揭示了人们在节日中常常涌现出的乡愁情感。这种情感在诗中通过自然景色与个人体验相互交织,形成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中提到的“吴越”指代哪个地区?
“欲笑参军落帽非”中的“参军”指代的是?
诗人对乡书的担忧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以上内容为《山顶上度重阳节 其二》的详细解析与学习材料,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